社論/未來年表的衝擊

  • 2019-05-15
 日本河合雅司出版「未來年表」一書,引起日本官方及台灣學者專家的重視,內容描繪日本未來25年的人口現象變化,以及對於日本國存亡的衝擊,最重要的是裡面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有數據佐證,是危言卻非聳聽;而台灣學者斷言這樣的危機,台灣將來得更猛更快,台灣老人化的危機已經呈現斷崖般的速度,倘若政府無法提出有效的因應,台灣根本無需思考統獨議題,就衰敗在國家自然老的危機上。
 日本在2016年出生數首度跌破一百萬,接下來每年出生數開始少於死亡數三十萬人,這本書以可信的方式推估,日本將從當前的一億二千多萬人口持續下降,2050年會低於一億人,兩百年之後將只有一千多萬人,甚至沒有現在東京的人口規模。台灣人口雖然尚未開始負成長,但社會學學者直言,台灣不僅會步上日本後塵,還將超越日本,因為台灣生育率明顯低於日本,而且不管政府多少的補貼政策,都看不到回升的跡象。曾任臺灣省長的薛承泰在2016年就預言台灣出生數將低於20萬,果不其然隔年起就降至十九萬餘,生育率降至1.1人,世界第一。
 今年三月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超過總人口14%,正式跨入「高齡社會」,大約在2025年可達到20%,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現在中央政府念茲在茲的非核家園元年也將是台灣人口數反轉的元年。2026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2030年幼年人口為老年人口的一半,2049年老年人口占35.4%,2050年未滿15歲人口不到10%,每5名高齡者有1名超過80歲;2060年高齡人口的占比為40%,台灣成為「超超高齡社會」,將是那時全球最老的國家。
 河合雅司身為日本人口研究專家與產經新聞評論委員,在深入研究後,他發現人口減少不只是單純的變得地廣人稀而已,台灣有人誤以為台灣人口太多,少一點也好,是標準的無知迷思,人口結構失衡將成為拖垮整個國家的核心問題,書中針對不同的人口失衡年代將遭遇的問題一一點出。
 像是2016-2025年獨居老人將成為社會問題,老後貧窮機率大幅增高,新血投入減少,公共設施維護與產業發展日益困難,地方人口開始凋零,隨著老年人口增加而膨脹的社會保險負擔或低福利將成為趨勢,中年人為照顧老人辭去工作,之後又難以再返職場落為職場弱勢的循環。
 再接下來2025-2042年,嬰兒潮的世代已經成為超高齡階段,老老照護將成為常態,再加上照顧子女的壓力,生育率更難提高,地方人口減少,部分地方產業與地方政府將陸續停擺或失能,2040年半數自治體消滅,當然醫療人力與照護機構將更加不足,書中甚至精細的提到連血液庫存量不足都將是常態,獨居老人大增後,接下來就是空屋增加衍生治安死角。至於2042年或2060年高齡人口將達頂峰,人口減少國力出現問題,警備、消防、國防、醫療都無以為繼,稅收不足以支應社會福利,國家處境更加艱辛。
 少子化與高齡化的危機正吞噬著台灣,但有識之士不多,正如同美國總統川普曾經的發言,溫室效應關他什麼事,到時候他都不知道死到哪裡了,這樣的掌權者絕非人民之幸。學者坦言政府尚未做出任何有助於增進生育率的政策,三千或六千無法提供安心生養的信心,就像有限的喘息服務無法減輕家中有身障或失能老人的照護壓力,國家生存危機已然發動,我們期待政府打造可以無憂生養與照護的環境,否則未來年表的警示,同樣會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