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戰地好風景 活化創雙贏

  • 2019-05-19
 馬祖說故事的能力決定了馬祖的魅力。馬祖是一座充滿故事的島嶼,向世人述說,向後代子孫述說,傳頌著曾有的記憶與文化。這是重要的文化工程,是在地知識的基礎,更是振興地域及文化觀光發展的珍貴資源。
 搭船到南竿,船還沒駛入福澳港,就能望見巍立岸上大紅色的「枕戈待旦」標語,說明了馬祖曾經有過的戰地歲月。曾經,戰爭帶給馬祖的是發展遲滯與失去自由;而今回過頭看這一段做為東亞島鏈冷戰熱點的遭遇,也在馬祖列島鄉銘刻下充滿象徵性的戰地空間與記憶,見證影響世界近代史至關重大的冷戰歷史。
 近年來,馬祖開始爬梳與活化這些時代遺留下的珍貴資產,期許轉化為馬祖獨一無二的文化地景。像是原本專供軍事船艇停泊的北海坑道,如今開放旅客乘坐傳統搖櫓或獨木舟,在深邃的坑道中親眼見證艱鉅的防禦工事,現在甚至成為觀賞藍眼淚的好地方。八八坑道,讓當年的戰門坑道飄起濃郁酒香,也成為馬祖必遊的人氣景點。
 舊碉堡說出新故事!近年,南竿01據點的勝利堡轉型為馬祖首座「軍事文化遺產概念館」,12據點從戰地碉堡轉而成為馬祖第一間獨立書店「刺鳥咖啡」,另一個隱身於海岸的55據點,則化身為青年民宿,讓軍事遺址達到最大的文化景觀效用,走向「整座島嶼都是博物館」的最終目的。很多老兵願意舟車勞頓跨海回到馬祖看看,是因為馬祖有他們的年輕故事,如何以戰地美學呈現戰地故事,讓馬祖老兵產生共鳴,是我們可以思考的一個戰地文資保存議題。希望透過用心營造戰地美學,讓世人看到專屬於馬祖的美麗。
 馬祖過去因應戰備需求,發展出各種軍事工事、特殊的防禦構造物,以及各種設施。這些「固若金湯」的構造、設施、地景,見證冷戰時期為守衛民主自由,可歌可泣、犧牲奉獻的史實,留存至今,乃馬祖最重要的文化資源,亦為當前最具潛力的文化性資產。戰地文化遺產也為馬祖開啟了一個新的展演命題,透過場域的認識、重構與模擬,提出發想、設計甚至實現,延續據點的生命力與能量,在不損及歷史現場完整性的同時,賦予軍事空間新的時代意義。
 馬祖的戰地文化景觀的價值,充分反映了長時間軍事對峙的空間營造,且再現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如今後戰地時期的轉型,追求和平島嶼的願景,說明了堅持自由和平所付出的歷史代價,具有普世價值意義。簡言之,馬祖已經具有世界知名度,而積極保存戰地文化景觀之目的不是為了回到過去的年代,而是一種積極歷史主義的未來和平觀。期許有更多的軍事遺產獲得保存,在兼顧民意的前提下,兼顧還地於民政策及文資保存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