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見連江縣家庭教育中心將在仁愛國小舉辦以「親子溝通快易通」為題辦理親職講座,促進孩子練習主動表達想法,讓父母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洵是,親子雙向距離的遠近攸關家庭環境的營造,端視雙親能否建立起「心理安全堡壘」,而其中的巧門在於「依附關係」的有效建立。
依附關係簡單來講,就是孩童與主要照顧者間情感連結的程度,亦即當孩子飢餓、寒冷、生病、情緒等生心理需求出現時,是否能得到滿足與適切回應。其點點滴滴的互動積累下來,形成孩子對照顧者及環境的印象,產生出自我是否是處於安全可信任的人與環境中。當孩童與照顧者有正向情感互動時,彼此將形成一道安全的互動關係,將認知到自己有堅強的後盾在保護,能夠讓孩子勇於表達、分享本身的感受及想法。
父母親想要了解孩子內心世界,前提就必須讓他們認知到這個家庭是安全的、是可靠的、能夠沒有壓力的;若長期建立在低度依附關係的環境裡,因不被鼓勵表達真實的自我,長久下來,孩子自身的「感受」能力將漸漸消逝,很容易成為沒有情緒的冷漠人格。當孩子有足夠學識後,在對事情做描述、分析、討論也許不會構成太多困難;但若長期處在低度依附環境下的孩子,因心理面建立起層層的防衛機制,致缺乏信心與勇氣,當要它們對事情表達「感覺」時,常常會出現「我沒有特別的感受」、「不曉得怎表述」,甚至不知到底什麼是感受,因為他們的情緒已經被埋藏在心裡深處,如石沉大海般。
依附關係的良窳除對童年孩提有所影響,更對成年後影響至鉅。2017年初,美國《紐約時報》一篇名為〈缺乏安全感嗎?這真的要怪你父母〉的文章裡提到,孩子與父母親所形成的「依附類型」,將會決定他們有沒有安全感,進而影響到孩子的人際關係,甚至是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當今不時出現許多恐怖情人、家暴虐童、弒夫殺妻等新聞,除了是表面的伴侶及親子衝突,更深入的原因就是自身童年情感忽視下所造成的缺乏安全感與信任感,影響往後人生發展,讓悲劇一幕又一幕的上演;但據研究指出更可怕的是,若缺乏改變動力,這種情形將會一代又一代的傳下去。畢竟,童年受到的惡性壓力不會使你堅強,只會傷更深。
職是,孩子的教養得不到我們預期結果時,並非完全都是他們的問題,反倒是父母本身必須先省思在家庭依附關係建立上有否哪個環節瑕疵或錯誤,進而有這樣的成果,畢竟,孩子來到世上都是一張潔白的紙,卻會有各異的發展,答案即在箇中的細節。只要有心營造安全又有愛的環境,建立正向發展關係永遠都不嫌晚。
社論/建立正向依附關係促進雙向溝通
- 201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