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長林佳龍日前陪同立院交通委員會考察馬祖交通觀光建設,地方各界再度向中央爭取兩家航空進駐,部長也親自致電華航公司希望促成,未來最有可能進駐的應是華航子公司華信航空。不管是那一家進駐,爭取兩家以上航空公司對提升馬祖空運品質有正面意義,在馬祖機場硬體尚無法短時間改善之前,兩家進駐對運能提升絕對有很大幫助,特別是在4至6月霧季期間。
兩家進駐在馬祖並非歷史先例,早在民國85年就有國華與台航兩家公司營運馬祖線,後來在國內航空市場整合過程中,馬祖因為機場硬體不佳而造成目前僅一家營運的局面。多年來地方各界一直積極爭取第二家航空公司進駐以及高馬航線的開闢,但幾年前國內航空市場機型變革前適航馬祖機場的航空公司並不多,直到最近各家都陸續引進ATR-72機型後才讓更多航空公司有飛馬祖的可能。
馬祖航線能否支撐兩家航空公司生存除了商業考量外,更需要政策支持,原因是機場硬體不足造成無效飛航率仍然偏高,這一點將大幅影響航空公司進駐意願,又因為馬祖現階段有南北竿兩座機場運作,相對提升航空公司經營成本等。這種情況下政策的支持將成為兩家進駐是否如願的關鍵,而目前最有可能因政策介入而進駐的只有華信航空,該公司適航機隊也正在增加中,預估今年底會進入實質評估進駐階段。馬祖的空運市場前景可期,第二家航空公司進駐是遲早的事,從過去十年的台馬空運載客率統計顯示,三條航線總平均載客率都在7成5左右,這兩年更因為藍眼淚議題引來觀光人潮,旺季一票難求之事仍然存在。
馬祖早在92年南竿機場開航之時即傳出兩家進駐,當時的復興航空與立榮航空都在爭取進入馬祖市場,只是當時立榮提出北竿機場從補貼航線除名的優惠條件,順利取得馬祖的獨家經營權。十多年來立榮航空公司用心經營馬祖航線也有亮麗的報表成績,但在馬祖特殊天候型態與航班穩定性不足的前提下,一家航空公司所能提供的應變能力有限,尤其在每年霧季時最為常見。馬祖機場開關不定,一旦開場時就要面臨搶飛,此時若有兩家進駐可及時調度班機,運能是馬上提升。其次是服務品質提升的效果,我們期待未來兩家進駐後能有良性的競爭,特別在服務品質上讓鄉親遊客有感,甚至因為兩家進駐而降低機票價格,則更有助於馬祖觀光朝良性循環目標前進。
爭取兩家進駐時機已然成熟,此時中央再推一把就能實現,現有的南北竿航空站也都推動擴建之中,同時預留了第二家航空公司作業空間;為了讓兩家進駐都能生存下去,淡旺季航班的調整以及適當的補貼政策都可評估配合,馬祖的觀光前景可期,號召客源已非難事,但交通配套務必完善,在良性循環運作下可讓兩家進駐的效益一加一大於二。
社論/兩家進駐提升台馬空運競爭力
- 201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