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時間的使用方式,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也能改變一個地方的社會習慣與盛衰起落。馬祖交通不便,島嶼困境使得在很多方面馬祖輸在起跑點,因此我們要更加珍惜時間,加倍努力,才能在競爭場上贏過別人,日本諺語說「起早外出的跛子追不上」,只要我們善用時間,做好準備,馬祖就能把輸在起跑點,改變成為別人追不上。
世界上不同國家都有許多的政治紀念日、民俗紀念日,但以「時間」為主題的紀念日並不多見,1920年日本政府為提醒民眾準時、守時、惜時的重要性,特別將每年的6月10日訂為日本「時的紀念日」,選擇6月10日的原因是天智天皇於西元671年6月10日,從當時中國唐朝引進首座水鐘到日本。
今日日本以準時而聞名全球,但其實日本人早年對於時間管理的觀念也很差,例如1850年代荷蘭海軍軍官就曾在他的日記中紀錄,日本當地人從未準時出現,日本人的閒散非常驚人,火車往往比預定時間晚20分鐘。而後日本開始導入了西方的24小時時間制,並在公園、街道等公共場所,設置時鐘告示大眾時間,官方並加強時間管理的宣導,日本人對於時間的觀念與習慣開始慢慢改變。
馬祖鄉親也對於時間的觀念與習慣,也應該要改變,要做到準時、守時、惜時,這樣才能增加我們島嶼的競爭力。
準時,不論是鄉親或是公務人員都應該要準時,不遲到早退,特別是公務員,如果遲到或是打完指紋機後偷跑出去買早餐,不僅是自毀形象信譽,更無法在該時間執行公務,對整體公共服務造成損失。
另外,地區公共交通運輸工具,也應該要做到準點服務,以節省民眾時間,並培養民眾準時的觀念。例如日本公共運輸系統以準時知名,航空數據公司OAG發佈「2018年準點率綜合報告」,日本航空公司、日本機場準點率分別榮登航空公司、機場的全球第一。日本一家鐵道公司在2017年僅因提早20秒發車,卻在其官方網站張貼正式道歉聲明,日本人的嚴謹態度以及對於準時的重視程度值得我們學習。
守時,在我國不遲到,就是守時,甚至有些鄉親是「差不多先生」,認為遲到5分鐘,還是在守時範圍內。但在日本,不遲到並不被認為守時,真正的守時應該要提早半小時到達以防突發狀況,但太早到也很失禮,所以要在附近等待,然後約5分鐘前再準時到場。另外,英國國際發展部國務大臣去年2月到國會應詢遲到數分鐘,他對於遲到行為自覺羞愧,在致歉後隨即當場宣佈辭職。一個人是否守時,可以看出他對於承諾的重視程度。
除了個人要守時,公共建設應該也要守時,公共施政計畫就是對縣民的承諾,公部門應該要按部就班完成各項建設,公共建設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一些困難或突發狀況,公務人員應提前預想、提前解決,不要讓公共建設完工日期一拖再拖、一延再延,而失信於民。
惜時,時間是最公平的,不論是紐約還是馬祖,大家1天都是24小時,不同的人生故事結局,就看你平日怎麼利用時間。歌德曾說「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 今日的我們應該要珍惜時間,莫讓明日的自己後悔,而拋棄今天的人,不會有明天。
希望有一天,準時、守時、惜時,將能成為馬祖人的品牌形象,透過縣民與政府對於時間管理的提升,讓馬祖更具競爭力!
社論/重視時間 逆轉島嶼劣勢
- 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