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祖國際化從語言開始

  • 2019-06-20
 憑著無遠弗屆的網路,讓馬祖的藍眼淚、神話之鳥、閩東融合戰地文化等特色景點,一一被世人看見,登上世界舞台。國際觀光客人數逐年成長已是不爭的事實,面對國際化的地球村,馬祖的觀光除了側重國內市場,更須積極把觸角往世界各地蔓延,才能真正提高我們的能見度。
 近幾年來馬祖風景管理處在四鄉五島許多重要觀光景點的路標或導覽解說牌增加多國語言,除了中文簡體字外,還有英文、日文、乃至韓文等,為馬祖觀光基礎建設添加不少分數;還有出版各式語言導覽介紹摺頁,用心營造馬祖成為觀光友善城市。
 除了基礎設備改善,別忘了「人」才是旅行中最重要的環節,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互動,都讓旅行更有溫度。台灣是非英語系國家,但近年來,隨著基礎教育普及,英語能力逐漸提升,在與外國朋友溝通上逐漸變得沒有隔閡,也希望在馬祖的旅遊相關業者能具備更好的外文溝通能力,讓馬祖成為更友善的觀光環境。
 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北京政府鼓勵民間學習說英語,建構良好的旅遊環境,以迎接數百萬國內外遊客。當時「的士」司機、巴士司機都人手一本英文字典,他們用心學習過去從未接觸的語言,不一定要是完整的語句,僅僅只要能隨口溜上幾個英文單詞,都能讓外國遊客感受到這個城市的善意。
 現在在馬祖不時能看見背著大背包的外國遊客,他們不時抬頭張望,或者看著路標指示,如果有人能適時上前,用短短幾句英文,也許問候,也可以向他們了解是否遇到困難需要協助?然後盡力提供幫助,這對旅客來說將會是一個很棒的旅遊體驗。
 我們常說「微笑是國際語言」,但說得更現實一點,英文才是,我們不可否認英文的強勢與國際通用性,英文已是現代人必備的工具之一。很開心英文教育在馬祖開花結果,東莒國小的雙語教學,讓孩子們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家鄉,一個個小小解說員,就是馬祖未來最好的觀光招牌;中正國中小致力營造生活化的英語教學環境,鼓勵學生勇敢大聲說英文,都讓學生獲得很好的英語教學成果。
 地區旅遊相關業者也要跟上世界潮流,現在語言學習管道相當多元方便,只要有心,一定都能找到辦法,不能僅是單靠「小幫手」來解決問題;政府單位也能透過英文開班授課,鼓勵地區旅遊、餐飲業者學習,軟實力的提升,才能真正改善地方觀光,讓馬祖成為友善的觀光旅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