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的季節,有些學校會邀請社會上各行各業的精英,到學校演講,以為畢業生祝福和勉勵。演講者大多從自己的人生經驗出發,尋找可以切合現代年輕世代的觀點,進行深刻的分享。畢業是一段學習的結束,但也是另一個學習階段的開始。其實,不管是還在學校就讀的學生或是已經踏出校園的就業者,都要繼續秉持學習的精神和態度,藉著終身學習為自己開創新的視野與機會。
畢竟,依賴單一技能過一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代人必須累積一種以上的紮實專業,並且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持續進行跨界學習,才不會被就業市場淘汰。每一個學生在畢業時候,帶走的不僅僅是一些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帶走渴求知識的火花,並使它終生不熄地燃燒下去。處在資訊爆炸、價值混亂、變動劇烈的時代,唯有具備思考力的人,才能持續探索,找出自己的道路,活出快樂有意義的人生。
面對這個十倍速變化的時代,若只是認為靠在學校的學習,就可以在社會上打拚一輩子,恐怕已經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了。據研究報告指出,現在學生未來將會從事的工作中,有百分之六十五現在竟然還不存在,換句話說,以後最夯的工作,目前在Google上還搜尋不到呢;那究竟是些什麼樣的工作,恐怕現在還難定義。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一個人離開學校後就停止學習,而僅靠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在職場上很快就會面臨大考驗甚至被迫出局,因為新趨勢、新創意、新科技都不懂,很容易就會被取代。
成年人離開學校後,有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是培養「再生能力」的重要關鍵。問題是,很多人是採取沒有目標的方式進行終身學習,也就是說,教育機構或組織提供什麼課程他們就上什麼課程,缺乏明確的個人目標,也沒有系統。這種隨機、隨興的學習,不容易看見成效。
其實,一個人在學校學習的時間最多不過二、三十年的光景,離開學校後,還有一倍、二倍、三倍於學校生活的歲月,如果他能夠進行有系統、有計畫、有紀律的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歷程比從小學到大學畢業接受正規教育的時間還長,所能累積的學習成果自然是極為可觀。不論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可以採取有計畫的終身學習,訂定自己終身學習的計畫表,做一個樂在學習、與時俱進的人!
學習並非年輕人的專利,「活到老,學到老」是生活的一部分。無論幾歲,都要持續發光發熱,不停地用生命實踐樂學的精神,發揮不輸年輕人的熱情,才能盡情擁抱人生。
社論/終身學習 與時俱進
- 2019-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