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我家冰箱在海邊將越來越遙遠

  • 2019-06-29
 時序入夏,馬祖各島岩岸生產的螺貝類又到肥美季節,市面上也出現民眾在販售海鮮產品,只是體型越來越小、數量越來越少。海洋資源枯竭已是不爭事實,這是海洋生態的警訊,綜觀世界先進國家都有類似的管制取締措施,而當地的漁民也很配合政府的管制措施,其目的在讓海洋生態生生不息。馬祖真的需要更認真的面對這方面的問題,過去馬祖人自豪我家冰箱在海邊,但若我們這一代把所有的資源都耗盡,這個冰箱將會距離我們越來越遙遠。
 馬祖四面環海,早年盛產各類海鮮貝類,大海就是民眾的冰箱,想吃什麼到海邊一取便得,早年民眾不管是捕魚還是採蚵貝,只取大不取小,而現在則是大小通吃,因為市場需求加上人性貪婪,讓海邊的生物海鮮來不及長大。海洋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時代已然過去,必要的管制與處罰已到了不得不做的地步,政府的立法部門與第一線的執法單位都要有更積極的作為,並從教育宣導著手,建立全民保育的共識。馬祖海域海水營養豐富,雖號稱有強大的生產力,但近年來隨著量少價高的惡性循環不斷出現,又有來自大陸越界漁民的搶食,有限的海洋資源已到無以回復的地步。看看市面上販售的魚蝦螺貝一年比一年小,一年比一年少,原因是大的被採盡,只能退而求其次,就這樣大小通吃讓地區海域原本是盛產的海鮮貝類面臨斷種的危機。
 最近是中國大陸沿海的禁漁期,我們看到越界捕魚的船隻有變少,但從過去幾年經驗得知,只要馬祖海域有魚,那怕是禁漁期也會有漁船鋌而走險越界來撈。因此最近越界漁船少以及本地漁工船也多半休漁在家,真正的原因是海裡根本捕沒幾條魚,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很多漁船只能停在港口等政府補助。
 在沒魚可捕的前提下,為了生存生計,還是會出現越界的大陸漁民利用小船偷渡至馬祖各島岩岸進行蚵貝採捕行為,且多半是在夜間行動,這種掠奪資源的模式其實多年來未曾中斷,而在地漁民鄉親只能眼睜睜看著海鮮螺貝被盜採。
 有買賣就會有濫捕,要讓馬祖海域的海鮮螺貝有機會長大進而繁殖下一代,廣大的消費者也能盡一份心力,拒買體型不合格的海鮮魚貨是維持生態良性循環的第一步。海洋的生產力有其極限,但消費人口越來越多,大海要充份的休養生息,先進國家的休漁禁漁是我們必須學習的重要作為,在掠奪者環伺的前提下,只有下重藥才能讓生態回復出現一線生機。這一道防線不容易是事實,不管政府還是民間對生態保育的觀念要設法深植落實,海鮮貝類是海中會移動的生物,當環境對其生長繁殖不利時,水產生物也會走人的。馬祖擁有天然的生產優勢,但不敵過多的人為干擾,更應堅守「源於山海、取用有度」的最高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