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強化配套規劃 讓馬祖觀光好行

  • 2019-07-12
 近年來馬祖觀光的旅客逐年增加,每年穩定成長,且旅遊習慣多以租借機車或開車為主,惟因島嶼地勢起伏關係,交通行進上仍有一定危險性,縣府遂與台灣好行合作,規劃各鄉共配置4條懶人式遊島專車路線,期待能增加客源並給予安全的旅途保障。
 遊島專車相當程度上是要給遊客能飽覽馬祖之美,透過專人解說導覽能深入體會人文與風景交織的意境,並可免去交通移動的煩惱,在台灣因旅行景點的遼闊,這種團進團出的方式確實會吸引相當的客源,但在馬祖執行上就容有更細緻規劃的考量。
 首先要分析的在於來馬觀光的訪客族群,泰半以家庭(族)親子體驗、學生與背包客的壯遊、中青壯年深度品味、或是旅行團體等為主。這些客群要不就是已經透過旅行社代為統理所有行程,要不就是規劃來馬租用機車、單車或汽車前往探險,甚至是用徒步方式繞島一周,會需要搭乘公車前往者為數仍有限制。
 其次,就經費支用的成本考量,也會是門檻之一。以每人200元起的票價來看,幾近與租賃機車的費用相當,倘三五好友一群人相約,累加起來的費用甚至接近可自行包車,可自由依自身需求前往所欲景點,毋庸等候其他人的進度,自在游刃於山水之間。另外,由於目前規劃是一天僅一班次,是否能讓有需求的遊客配合發車時間,亦是決定參加與否的考量。
 職是,儘管出發點立意相當友善,但在這般的條件考量下,就得思考其營運後的效益是否能如期如質達標。觀察台灣本島「台灣好行」巴士的經營,除墾丁、野柳等大型觀光景點,許多路線幾乎都慘澹經營;縱令一度風光的慈湖線,因近年陸客大幅驟減,加上繞行太多景點,區區約半小時就能到達的慈湖,搭乘該觀光巴士就要花約2個小時,致近年平均每班次只有2.2人次,幾乎發車就虧損,終究走入歷史;其他像是新竹縣獅山南庄線、雲嘉南鹽鄉濱海線也都相繼喊卡,這些前車之鑑在在都值得我們深思。
 觀光巴士對旅遊事業必定有相當的助益,但必須留意的是,這終究僅為輔助的配套,讓好再更好。我們必須針對當地環境與旅客性質再進行細緻分析考量,以研謀設計能符合在地需求的攬勝行程方案,方能讓其發揮加乘效益,給外界感到馬祖真的「好行」、「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