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馬祖地區多項重大建設議題及政策獲得突破,包含了機場改善、南北大橋、海大進駐等等,這些動輒百億以上的世紀工程早年很多鄉親連想都不敢想,如今卻一步一步往前提進中。中央對馬祖的支援多與少是成敗與否的關鍵,我們期盼地方各界凝聚共識向前看,中央各部會都能落實計畫與承諾,共同以具體的行動力展現馬祖要向上提升、向前邁進的決心與信心。
馬祖自81年回歸自治以來,9成以上的建設需求與經費來自中央政府,與中央各部會「廣結善緣」成了每一位主政者、課室主管乃至於基層承辦公務人員的教戰守則,之所以要這麼做,其目的是要展現我們的決心,這個決心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援才能實現,但最重要的是基層與地方要在具體共識的前提下才能自助人助;尤其在台灣政治現況以及兩岸關係框架下,馬祖更應深切體認「政通人和」對地方發展的重要性。
多年來在地方展現強烈企圖心與決心的努力下,很多建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契機,機場改善與馬祖大橋雙雙進入綜合規劃程序、海洋大學今年9月正式在馬祖開課、北竿塘岐運動場新校區整體規劃、各島觀光建設突飛猛進等等,很多被過去視為不可能的任務都一一在實現中。各級首長、民代在受民眾之託推動地方建設時要有旺盛的企圖心,這份企圖心除了用心的在地思維之外,更重要是用在向中央爭取經費與計畫的核定之上。在地方財政困難情況下必須向外界求援,用心與企圖心的另一層的含義是希望中央能看到我們的決心,而這份力量正是馬祖諸多計畫建設實現的重要動力。
值得慶幸的是,過去多年來馬祖在向中央爭取預算過程中都還能掌握主動出擊的原則,主事者旺盛的企圖心讓進步求好的機器能取得動力,從縣府乃至於各鄉公所基層團隊,應本著為民服務的理念努力向目標前進,主動積極的提出計畫。中央近年因應前瞻基礎建設,經常推出全國性計畫,此時若基層缺乏前進的動力不想或忘了提計畫,很可能錯失建設良機。未來的地方建設與發展仍著重於企劃能力與執行力,唯有好的計畫才能獲打動中央的心,再透過住民集體意識的力量達成落實的目標。
回顧馬祖發展史,不論是軍管的半世紀或自治後的30年,每一位曾參與建設過程中的關鍵人物都留下足跡,隨著民主時代的來臨,未來的地方建設越來越要向鄉親民意靠攏,但必須化零為整方能成為具體藍圖。團結和諧是地方前進的基本條件,過去曾經因為分歧而失去的機會如今更應珍惜把握,不管是政府還是民間,心胸要開闊、腳步要放大、眼光要放遠。
社論/眾志成城展現馬祖提升的決心
- 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