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越進步,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也越多,而人手不離的智慧型手機就是拜時代之賜的產物,引領大眾進入最光明的時代、也是最黑暗的時代。
餐廳或酒吧往往是親朋好友聚會聯繫感情的首選,透過桌上簡單的佳餚讓彼我串起共同連結,歡笑與呢喃聲不絕於耳;但仔細觀察,近年來往昔的聚會場所卻越來越冷靜,有時連一根吸管掉落到地上的聲音都聽得見。箇中原因並非經營不善、也非生意門可羅雀,聚餐與會的場景依故,人潮也依然存在,但卻只見一群人個個手持智慧型手機,各自低頭不語的滑著螢幕,彷彿在經營大事業般,身體雖聚在一塊,但心卻各自奔飛,幾近貌合神離的虛應。
情況好些的,會有人拿起手機吆喝他人共同拍張合照,或是拍攝端上桌的美饌,隨後將照片上傳到社交網絡平台分享;這看似勉強有互動,但卻是為了發送手機訊息做的準備。當資訊分送後,各夥兒又繼續低頭拿起手機,端詳照片中的自己是否美麗俊俏,遇有不滿意,輕則當下再想辦法用各種軟體後製修圖,重則央求重新拍攝,直到「止於至善」。諷刺的是,這些互動都是為了虛擬與數位世界而做的行為,其重要性遠比不起正在眼前真實真人的當下。久而久之,許多家庭與親友儘管依舊定期聚會,但熱鬧氣氛卻不比往昔,感情也未如同先前堅固,致使許多人漸漸不喜歡再參與敘舊。
更為擔憂的,常見餐廳中許多家長為求能讓孩童安分就座,以便於自己用餐或換取短暫休息,用手機撥放影片來鎮住吸引孩子者不在少數,且未做好視力安全距離,幾乎是眼睛快貼到螢幕上,這一晃就很可能是一個鐘頭或更久的光景。殊不知,幼兒的黃斑部尚未成熟,手機的藍光會對其造成損害,甚至可能會產生失眠、記憶衰退、情緒不佳等情況,影響的不單是心理,生理也同樣遭受莫大衝擊。凡此種種情形,在社交活動中玩手機的這種行為在英文中被稱為「phub-bing」:由單詞「手機」(phone)和單詞「冷落」(snubbing)構成的合成詞。
在繁忙的社會裡,我們靠智慧手機串聯全世界,能零時差的作生意、找尋資料、處理業務,讓工作變得高效率。但除此之外,我們呼籲鄉親應適時放下手機,回歸到現實的真實生活,擁抱上天賜給我們的海洋,要記得科技終究來自於人性,沒有溫度的進步到底仍是一場災難。
社論/缺乏人性的進步終究是場危機
- 2019-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