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通訊科技演進及數位公民興起等主客觀環境變遷,我國電子化政府從基礎資訊通訊環境整備、線上服務普及與整合互動服務,近年更由電子化政府計畫(Intelligent Taiwan 2012~2016)轉型到數位政府計畫(Digital government 2017~2020),邁向從民眾角度提供的主動、分眾與全程電子化政府服務,也從早期的公共事務管理,轉移到當前的公共服務創新及公共價值創造。
社會福利政策之推行,首在保障弱勢民眾,表達政府關懷,但隨著人口老化,行動不便者快速增加,不少社福措施無法提出申請。政府特推出e化到宅服務,這是傳統服務模式的大反轉,以前民眾需至基層機關進行業務申辦,現在則是由基層機關人員到宅服務。
為何要推動e化到宅服務,因為調查發現中低收入戶資格審核認定偏鄉型比例較高,而且老人家出入行動不便,導入到宅服務,可由基層服務人員前往家戶進行服務,減輕老人家往返公所舟車勞頓之苦,身心障礙民眾也可在家中申辦,避免來往公所伴隨之可能風險。再來是特殊境遇家庭扶助,雖非極高案量,但因特境處遇發生時,通常伴隨多項其他問題因素,個案大多面臨多重狀況且情緒慌亂,無法良好調配時間。
為發揮社會關懷精神,結合第一線工作人員如村里幹事、社工員、護士、警員及志工,深入及擴散政府服務宅配到家,推動以行動服務載具串聯政府各種服務資源,提供銀髮族、身心障礙及行動不便者等弱勢族群整合式的政府服務,進而縮減數位落差,提高資訊應用可近性及電子化政府服務普及化。
若馬祖能引進e化到宅服務,即可由社工或基層服務人員立即前進到家戶進行輔導,藉由行動載具、手持式掃描器以及便捷使用的APP軟體系統,即可將缺件、補正等問題減少,進而加速申辦及審核作業,一方面在第一時間提供必要援助,另一方面也可以將節省下來的時間進行其他福利服務,一舉數得。而且地區環境單純案件也不多,自然較易順利推動,甚至可朝超過80%的高標準邁進,成為國內推動e化到宅服務的標竿。
我們認為,政府作為最大的公共服務提供者,要能專業、及時、正確且有效地傳遞優質服務,以獲得民眾滿意度,進而對政府產生信賴及信任。e化關懷讓行動不便者不用出門就能享有社會福利措施,提升弱勢族群對福利政策的使用率,把資源用在真正需要的民眾身上。
社論/推動e化到宅服務 馬祖可成為模範縣
- 20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