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洗餐具因為便利性與衛生考量,幾乎無孔不入地進駐了我們的生活,因此也產生許多的環境問題,因免洗餐具無法在自然界為生物所分解,正是最大的麻煩所在,所以能避免使用時最好就不用,像是外出就可自備筷子或餐具等;在使用過後也應透過回收管道,讓它再生再利用。
免洗餐具的推廣,要緣自於危及外食人口的A型肝炎與B型肝炎的罹患率。十多年前,餐具是這兩類型肝炎傳染的主要途徑,嚴重影響國民健康,為了控制肝炎罹患率,行政院衛生署在當時大力推廣使用免洗餐具。用後即拋的免洗餐具,不僅杜絕肝炎的傳染,也因成本便宜,使用便利,大受餐飲業者與消費者的歡迎,目前幾乎所有小吃攤、餐飲店、夜市、外帶的餐飲,不論中西式,免洗餐具是絕對不可少的容器。
但是,因為免洗餐具容易殘留食物殘渣、油污,在貯存時也容易造成環境污染,招來蚊蠅、鼠蟻,加上免洗餐具的再生製品價格不理想,誘因不高,在免洗餐具回收過程中,要投入相當多人力與物力分類、回收、貯存、處理,是屬於不容易回收且再生價值低的物品。保麗龍、塑膠碗盤等材質的免洗餐具,不但耗費掩埋場相當大空間,而且後續無法分解造成百年公害。
免洗餐具的確很方便,用後即丟不用洗、不怕傳染疾病、容易攜帶且好盛裝。可是,免洗餐具其實是環境的殺手,因為保麗龍餐具的銷毀,會造成污染;而紙餐盒的製造,將耗費大量的樹木;免洗筷雖然使用方便,但是卻不一定衛生,塑膠免洗餐具造成環境的迫害更甚。還是自備餐具最健康、最環保,不會讓自己成為破壞環境的幫凶,遺害子孫。
免洗餐具(含紙杯)為了防水及油漬,會在表面塗上一層聚乙烯(polyethylene, PE)或浸臘處理,回收到專業的廢紙容器處理廠,除了回收纖維再製成紙品,還可將這些塑膠膜回收再利用;如果將其送到一般紙廠,塑膠膜會成為垃圾,所以民眾在回收分類應將其歸類為「廢紙容器類」。至於塑膠飲料杯都可以依不同材質回收,處理成塑膠粒,再做成各種型式塑膠再生品。
因此,建立回收免洗餐具及飲料杯正確觀念及認識廢紙餐具回收之要領是很重要的。為避免蚊蟲孳生及惡臭產生、改善回收從業人員工作環境,環保署就呼籲民眾在使用完紙餐具及飲料杯後,請將盒(杯)內殘渣、湯水去除,並用衛生紙簡單擦拭後才丟入回收桶或交給專業回收商、清潔隊。
當然,唯有店家及民眾了解免洗餐具及飲料杯之回收步驟,讓免洗餐具除了提供生活上的便利性,也不會增加環境的負擔,並鼓勵民眾以隨身攜帶環保杯或環保碗筷方式,減少使用一次用產品,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才是減少地球資源耗損,落實愛護我們地球的最好方式。
社論/減少使用免洗餐具 減少環境負擔
- 201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