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共享經濟 低碳旅遊

  • 2019-08-21
 中央與地方政府引進百輛電動機車,結合數位科技,透過APP推動共享網路服務、共享交通,大幅提升旅客來馬祖的食衣住行規劃便利性,並推動行動支付在馬祖的普遍性,讓行動科技的便利在馬祖一樣行得通,當然最重要是讓我們的島負擔更輕鬆。
 共享經濟已然在全球風行,當然這樣的商業模式,也需要有科技配合,這十年恰好是最佳的年代,智慧型手機普及、社群網路的出現及消費者線上購物習慣養成,任何訊息大家都愛上臉書或IG分享,因此使得新發明或新服務很容易就在社群中發酵,共享經濟是非常需要大眾分享的一種商業模式,在基本條件達標之後,構成共享經濟平台的元素也就成熟了。
 「你需要使用它,但你不需要擁有它。」簡單的一句話,解釋了共享經濟的精神,共享經濟的第一類型就是個人閒置資源共享,個人提供自己的資源登錄上平台,平台蒐集這些名單後,公開給需要服務的人,如大家熟知的Airbnb(房間共享)、Uber和Lyft(乘車共享),或是新創 EatWith(餐飲共享)、Feastly(家庭廚師共享)等,都建立在個人有車子、房子、時間或是技能,讓有這些資源的人,可以接觸到更廣泛的需求,得到更多收入,而服務接受者,透過平台的評價系統,也可以得到較適切或高品質的服務。
 但是隨著時間過去,這樣的共享系統開始出現問題,因為提供服務者素質良莠不齊,Uber 跟Airbnb雖然提供許多良好的體驗,但也存在許多地雷的狀況,平台面對大量個人所提供資源,很難一一檢視每一項服務的品質,去做很好的管控。因此共享經濟第二類型開始出現,也就標準化的商業資源共享,購買大量的標準化設備進行共享,如最近大陸很紅的ofo或台灣的Obike單車共享、Wemo電動機車分享、ZipCar汽車分享甚至是雨傘共享都是這類型範例。
 惟在新加坡相當成功的無樁自行車共享,在大陸ofo與台灣Ubike都以失敗收場,除了後端管理系統的不足外,其實公民素養也是重要一環,如果不是個人的財產,就亂用、亂停甚至是破壞,當然這樣的共享經濟就無法成功,甚至成為雙北處理棄置車數量最大的來源。
 共享經濟是一種新型態的商業模式,只是馬祖因為地小人稀不易支撐,此次推動電動機車在馬祖,也是由政府先行,引進百台高性能emoving電動機車,先在南、北竿的主要交通樞紐及重要觀光景點設置租借及充電站,方便遊客租借電動車使用,以及來往各個觀光景點之間。
 馬祖為推動低碳旅遊,縣府一直積極推動旅遊業者與電動機車廠配合,希望能逐步引導現有燃油機車汰換為電動機車,中華汽車eMoving電動機車今年2月份在馬祖進行試騎,在外型及性能的測試結果,均獲得大力肯定,因此八月正式引進。
 亞洲最大共享電動機車服務Wemo Scooter 雙北試行中,以租代買推動一場綠色交通革命,幫助騎士習慣綠色交通工具,更進一步降低大眾對私人車輛的依賴,一台電動機車的使用率,相當於減少了 4 至 5 台的燃油機車上路,一點的改變與努力,使空氣更乾淨、噪音更減少,就值得我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