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網路科技之賜,在網路上溝通分享與傳播訊息,成本越來越低、速度越來越快、效果越來越大,目前馬祖臉書、Line群組已成為資訊發送與取得的重要管道,伴隨網路社群的使用,「同溫層」近來成為一個熱門名詞,馬祖雖小,但是如果只接近和自己意見相似的朋友或訊息,小心沉溺於虛假的按讚之中,對自己越來越自戀,卻對真實世界的認知差距越來越大。
像臉書這樣的社群平台,使用者很容易只選擇和自己意見接近的人做朋友,除了使用者的主觀好友選擇,在客觀方面社群平台的演算法,也加劇同溫層的形成,Pariser在其《The Filter Bubble》一書中指出,因為社群網站資訊曝露的演算法介入,因此造成就算大家都在同一個社群網站接收訊息,但是每個人所觸及的訊息卻不同,而形成資訊的屏蔽。
要避免同溫層效應影響,我們應該要接觸多元的訊息,特別是讓我們難受、不認同的意見,馬祖公教人員多,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很容易不經意地以公教人員的價值與偏好為導向,不小心忽略了其他群體的利益。政策制定需要和不同的利害關係人溝通,雖然只跟相同立場的人溝通起來很舒適,但是公共政策是為了全體民眾,因此公務人員應該要離開舒適的同溫層,不能只選擇自己相信的事實,應顧及不同立場民眾的聲音,這樣的公共政策才能周延完整。
其次,政策不可太過依賴社群媒體,網路社群較易發生同溫層效益,但全部網民不等於全體縣民,有時看不見的縣民沉默,要比喧囂的網民起鬨更值得重視、更需要去解決。社群網站的聲音要重視與回應,但不能只依賴社群網站的聲量進行民意評估。
最後,公務員應該不要害怕被批評,因為如果有縣民願意批評,甚至和你爭鋒相對,代表起碼你們還活在同一層。在多元社會有不同意見是常態,如果一個公務員發現自己單位推出的政策網友回應都是好棒棒、發言都是按讚,沒有人批評,那就要小心可能不是你的政策無懈可擊,而是你活在同溫層中。
生活在同溫層的環境中,將不容易接觸到同溫層以外的聲音,對資訊接收的侷限,將導致對於真實世界的瞭解落差。馬祖是屬於大家的,因此公共政策不能只有顧及同溫層的利益與需求,應該要照顧到全體縣民,期望地區公務員能隨時提醒自己,走出同溫層,用雙腳實際走訪四鄉五島,和不同的縣民直接對話,瞭解不同縣民的需求與問題,真正解決馬祖問題。
社論/不要只活在同溫層
- 201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