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詐騙手法日益新 防騙之心不可無

  • 2019-10-01
 隨著網路購物日益盛行,「假網拍」乘勢而起,躍居國人最常受騙的手法,讓許多消費者得不償失。詐騙集團手法層出不窮,從最初開始的刮刮樂、積欠電話費的騙招,演變至今已緊密結合電信、網路科技。民眾應謹慎防範,在享受網路交易與智慧型手機帶來的方便性之餘,更應加強自身防詐意識。
 網購渠道日新月異,隨著科技發展不斷革新,網購愈趨盛行,各類社交平台、網購平台及支付工具應運而生。除了網購平台愈趨方便,近年亦愈來愈多人使用快速支付工具進行交易,新科技的出現壓縮了成交時間,買賣雙方未必有足夠時間了解對方的信譽評分或交易網站的可靠性,因此快速交易存在風險。
 107年「假網拍」詐騙案件數占整體詐騙手法的27.9%,主要是民眾利用網路購物已成趨勢,詐騙手法也不斷創新,讓民眾防不勝防。網購詐騙手法最初是「加LINE私下交易享優惠」,詐騙集團會向消費者宣稱,在購物平台上交易,平台業者將酌收手續費;但若私下加LINE交易,則可享有折扣轉讓優惠,消費者匯款後卻遭已讀不回或直接封鎖。還有,「臉書一頁式廣告詐騙」於臉書廣告中以限時搶購、貨到付款、鑑賞期不滿意包退等字眼,吸引消費者產生興趣,實際到貨卻收到贗品、瑕疵品,讓消費者大呼被騙。
 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反詐騙基本守則:勿輕易告知他人電話號碼、身分證字號等重要個人資料。接到好友網路求援代購遊戲點數或借錢要求匯款的訊息,務必再以電話聯絡確認,以防被騙;發現自己LINE帳號密碼遭人盜用竄改時,應儘快聯絡好友提高警覺,並上LINE官方網站填寫反映意見表;取消LINE「我的帳號」中「允許自其他裝置登入」,避免駭客取得的帳密後從電腦登入;接獲網購交易問題電話,一定要先循正確管道或撥打165專線查詢;自動提(存)款機只有提(存)款或匯錢轉出的功能,無法設定或解除設定分期付款,也無法查驗身分;只要聽到任何人指稱「至自動提(存)款機操作,以解除分期付款」說詞,必屬詐騙;電話號碼可篡改,出現字頭「+」,後面為區域號碼的來電(如+02、+2、+8862×××××××),是國際篡改電話就要注意;公務機關執行公務都需要公文(票令),不會使用傳真機,更不會請民眾至超商接收傳真公文,要求匯款、轉帳、當面交付金錢均屬詐騙;要預防網路帳號遭盜用,平時應定期執行電腦掃毒,不上安全性較低的網頁或下載來路不明的軟體,並定期備份手機資料。
 詐欺犯罪集團等利用人性心理弱點,以精心設計之劇情,由詐騙成員扮演劇情中角色,向被害人施以詐術,誘使被害人進入所擬定的陷阱中,造成民眾財產損失甚鉅,提醒民眾遇到疑似詐騙事件,應保持冷靜小心查證,可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證,以保障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