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外籍配偶人數日益增多,使得社會人口的結構有不少的改變,同時他們的子女也將成為我們國家未來主人翁的一員,因此外籍配偶及其子女都需要我們大家來關懷。當人們從原生母國轉移去另一個國家生活,不論是就學、工作或通婚,要重新適應另一種社會,都是不容易的。除重新學習語言壓力外,當地人民態度,更是他們能否順利生存下來的重要條件之一。
國人與外籍人士結婚的情況愈來愈普遍,尤其是和東南亞各國人結婚,所以我們的社會呈現出更多采多姿的多元文化事實,有泰國文化、印尼文化、越南文化等,為了社會的祥和與進步,每個人都必須去提升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能力,進而認識、關懷與理解外籍配偶及其子女,培養擁有世界一家親的寬廣胸襟。在大量新移民移入台灣,漸漸改變台灣人口結構,也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我們社會本來就是個移民社會,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背景因素的移民潮,全球化的世代,移民其實不是過去式,而是存在現實中的進行式。
異國婚姻,最容易碰觸是家庭問題,兩個文化之間結合的背後常需要面對的是,婚姻與移民雙重角色的適應與文化挑戰,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強烈感受到希望新移民趕快融入社會,扮演照顧者、生育者角色的壓力,甚至忽視新移民的母國文化,更遑論多元文化的尊重。我們常見新移民媽媽也比台灣媽媽更需忍受被壓抑、被誤解的寂寞、孤單。運氣好的,先生尊重支持、夫家善待如家人;運氣不好的,不僅得包辦整個家族的照顧工作和家事,還被挑剔不會教養孩子。
但隨著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形塑多元文化的社會氛圍及生活環境,實是刻不容緩之事,其實對新住民不要特別強調「幫助」,而是應該協助他們融入社會,他們有自己的文化優勢和專業,如果能讓他們有機會和空間發揮,將為整個國家與社會加分。但目前公部門雖然給予新住民非常多資源,社會卻還欠缺足夠的包容力接納她們,整體而言,目前的社會氛圍對新住民仍然不夠友善。
認識與了解外籍配偶的課題是一嚴肅的話題,我們必須知道外籍配偶是我們社會中的一份子,我們不只要把本地的文化介紹給他們,同時也要去了解他們原有家鄉的文化,這種包容接納的大國之風是我們要具有的胸襟;並要明白同理心不是同情心,同理心是要以平等心去了解外籍配偶,同情心則是用一種憐憫及可憐的心去對待外籍配偶;我們相信外籍配偶希望的一定是我們對他們的同理、了解與接納,因此我們要用世界一家親的開闊胸襟,及伸出雙手去牽引與關懷外籍配偶。
社論/世界一家親 培養尊重多元文化的能力
- 201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