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被喻為「閩江口外天上撒下的一串珍珠」的列島,過去曾是國共對峙時期的反共堡壘;隨著1992年戰地政務解除,開始開放觀光,並推動保存傳統聚落、開發文化產業等工作,加以部分軍事單位裁撤、軍事基地開放,昔日軍事色彩濃厚且神秘的馬祖,已成為文化觀光資源豐富的潛力點。馬祖的四鄉五島經過地理特性、歷史角色的轉換,以其特殊景觀、聚落、歷史人文吸引觀光客到訪,奠定「觀光立縣」的藍圖。
近40年的戰地政務管制,馬祖由原先安平樂業的漁村,成為冷戰時期反共前哨堡壘的軍事重地。馬祖雖未經歷重大砲火摧殘,但歷史留下的軍事遺跡,坑道、碉堡、標語、砲臺等戰地烙印都成為珍貴的文化資產。1968年起,國軍基於攻防一體戰略及作戰任務需要,在馬祖南竿、北竿、西莒及東引,以人工一刀一斧、日夜不停趕工方式,在堅硬的花崗岩中開鑿出「北海坑道」、「安東坑道」、「午沙坑道」等供登陸小艇使用之坑道碼頭,藉以保持戰力於九天之下,坑道密度為世界之冠,形成特殊的戰地景觀。馬祖島上充滿「反攻大陸」、「蔣總統萬歲」、「爭 取最後勝利」、「軍民合作」、「枕戈待旦」等標語,及馬祖各式各樣地下石室、坑道、射口、砲臺、廚房、廁所等防禦工事軍事據點,反映了當時特殊的時空情境,而馬祖獨特的戰地文化,堪稱是保存最完整、最佳的示範點。
馬祖從昔日戰地開放、轉型,軍事據點轉化為軍事遺產,軍事遺產成為重要文化景觀及資源,並具備文化觀光資源的價值。馬祖解除戰地任務後,才以花崗岩地質地貌、優美景色、閩東傳統聚落建築特色、鬼斧神工備戰軍事坑道等條件發展觀光;馬祖將軍事遺蹟轉化成為珍貴的文化資產,正是其從戰地文化到文化觀光的契機,使觀光客在美景、美好感受的觀光體驗外更加值。
馬祖軍事遺產,其特殊地景、風光、在地生活、民情、美食、商品…也獨具吸引力。包括:陡峭雄偉的岩岸峭壁、美麗平直的沙灘,如塘后道沙灘、午沙沙灘、坂里沙灘、莒光福正沙灘、坤坵沙灘;馬祖礫灘以西莒菜浦澳的奇岸怪石、西引清水澳的清澈海水為代表;唯一沒有沙灘的東引則以海蝕地質景觀、漁產貝類、生態植物豐沛為特色。
「觀光立縣」成了馬祖共同目標,其擁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獨特的軍事景觀、特殊的建築聚落、保存完整的文化資產、普世的申遺價值,及豐富的生態、觀光資源,都足以構成發展文化觀光的優勢;若能檢視現況、突破限制,將可創造馬祖文化觀光前景。展望未來,各界應共同努力妥慎保存馬祖戰地文物及景觀,建構觀光消費場所及設施,豐富文化觀光資源及服務與提供在地就業機會。即使馬祖文化觀光的發展現況仍有許多限制,相信也能尋出其綻放迷人光彩的未來。
社論/珍惜馬祖蘊含的歷史意義與精神價值
- 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