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國影中心,不畏颱風干擾,原定暑假來馬延遲至開學第一週,終於成功在介壽公園架起大螢幕,鋪設一百五十張舒適躺椅,以及每人一副高音質無線耳機,讓上百人重溫小時候最喜歡的娛樂,在星空下、在好友家人的陪同下,加上飲料與爆米花,好好的欣賞一場好電影,這個在台灣與國外輕易可得的休閒活動,在馬祖卻彌足珍貴。
隨著科技與網路的進步與普及,現代社會中要看一部電影非常容易,串流平台如Netflix或是愛奇藝,你可以在任何時刻用手邊的手機、平板或電腦,立刻觀賞自己喜愛的影片,也因此看電影變成一種極為個人的活動;但正因為如此,過去呼朋引伴、樓上找樓下一起看電影的氛圍,反而消失在越來越淡薄的人際互動中。
1933年的6月6日,美國新澤西州Richard M. Holling shead 在他家後院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車電影院,當時可容納400輛汽車,銀幕面積為12.2米×9.15米,在那之後隨著汽車的普及,這種娛樂休閒方式很快風靡整個北美地區,成為獨特的美國文化特色之一,觀眾坐在各自汽車裡通過調頻收聽和觀看露天電影,能在汽車內不同的位置看到清晰、逼真、穩定的圖像,再將聲音通過調頻信號引入汽車內,這樣他們就可以舒舒服服坐在車內觀看電影了。
國家電影中心今年與Sky-line Film、縣府文化處合作,首度將大螢幕戶外電影院帶進馬祖,為了這次放映,國家電影中心不僅載運150張舒適躺椅,還提供一副高音質無線耳機,讓觀眾有如置身高級電影院的感受,而當天許多馬祖五、六年級生都回憶起,人生第一場看電影的經驗,幾乎都是這種戶外電影院,時間快到搬著板凳集合,有的人拎著媽媽準備的零食,有人則直接端著飯碗,但開心地盯著隨著風就會飄揚的大螢幕,以及黑白電影的記憶卻是一致的。
國影中心這次辦理的海角電影院,就是希望可以將看電影的體驗帶進偏鄉,雖然看電影變成一件簡單的事,在城市走進電影院也是一件再平凡不過的生活日常,但台灣依舊有許多的偏鄉與離島,電影院卻是不存在的,國影中心用實際行動,將電影帶進這些鄉鎮與社區之中,期許讓每位國人都能擁有相同的機會看見這些被保存下來的珍貴電影文化資產,並共同將這份屬於國人的集體記憶延續傳承至下一代。
曾經的美好經驗總是讓人回想,曾經在歐美風行的屋頂電影院,現在在台灣也能夠享受,與國影中心合作的sky-line film就是這樣的理念,將戶外放映與城市特色做結合,包含台北信義區都會夜景、台南赤崁樓懷舊氛圍,還有高雄港都駁二倉庫的慵懶,每場限定80到150人不等,網路購買預售票券後現場掃描電子票券做check in,並發放活動手環,採先來先到、不劃位入座,可以選自己喜歡角落的舒適躺椅,戴上專屬無線耳機、享受沁涼啤酒,盡情沈浸在最愛的台詞或熟悉的配樂中。
夏傍晚最適合的戶外活動就是露天電影院,無論是坐在公園草地,還是拿個小板凳在市區廣場裡,在星空下看著喜愛的電影就能創造出悠閒的氣氛,新竹縣竹北市公所連續5年舉辦叫好又叫座的夏日露天電影院,幾乎整個暑假的每個週末都可以在市區各個角落看場露天電影,馬祖的星空特別美麗,我們也希望這樣的夏日小確幸可以在馬祖重現,讓馬祖星空更浪漫。
社論/星空下的浪漫
- 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