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民生活文化,是先民累積無數的時間與經驗的辛苦結晶;也是人們經由學習與教育而得來,表現在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及道德法律等一切的生活方式。包含了常民在日常生活中傳承的物質生活文化,如服飾、飲食、居住、生產、交易、交通等習俗;還有社會生活文化,如家族、鄉里、社會組織,生命禮俗、歲時節令、美術工藝、民間遊藝等;同時,還包括常民傳統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如民間信仰、宗教信仰、禁忌等精神生活文化諸項內容。
在馬祖,常民文化的發展,是融合了大陸與台灣文化的具體表現。先民留下給我們的遺產,經由流傳、演變、復合、及不斷的萌發和演繹,才有今天樣貌絢麗多彩的常民文化內容與形成。所以常民文化是從人類社會中產生,又反饋到生活中去,它呈現的是,傳遞著古老社會的回音又與現代社會水乳交融的一種文化現象。
常民文化是人們根據生存的需要而創造的,是人們物質生活、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體的反映,在世代嬗遞演變中,常民文化早已生生不息地積沈在人們心理意識的深處。對現代人而言,許多的傳統民俗也許是落伍的,但一項民俗的形成,畢竟是經過長期的蘊釀與普遍的認同,才逐漸成為共同的生活習慣。過去由於對傳統文化缺乏自信,再加上教育的西化,造成馬祖民眾對自己傳統生活文化的無知與漠視,一般社會大眾對其生活文化的認識可能是模糊的。
我們獲取知識和觀念的途徑有所謂正式的途徑,也就是經由學校教育學習而得的;另外一種是無法從書本上和正規教育當中得到的,只能透過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親身經歷、觀察模仿來獲得的。如一個未接受正規教育的小孩,卻能從老祖母的口頭講述裡,知道了不少有關信仰、俗信、神話、傳說以及生活習慣、節慶禮俗等方面的知識和故事。沒有人刻意地向我們傳授如何過春節,但我們都知道該怎麼過春節。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社會的環境,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模仿和重複父母或生活周遭所有的人過節的方式。這些,人們根本不需要去學,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實踐常民文化的過程中,我們承襲了這些文化的傳統,接受了這些生活習慣,獲得了這些生活文化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並不自覺地成為這種文化的載體,把它傳給一代又一代。
馬祖常民文化的發展,是融合了大陸與台灣文化的具體表現。因此,馬祖常民生活文化不但具有濃厚的原鄉思想特色,更具有深刻的歷史情感等因素。長久以來,馬祖住民在生命共同體的激勵下,以自己辛勤的耕耘開發了自己的經濟,也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常民文化。細數往日馬祖常民的流金歲月,以及獨特歷史發展脈絡,我們應該更要傳承及活化運用在地文化智慧,化作滋潤的養分,找回對於家鄉記憶的感動,並吸引更多的人一同品味馬祖常民文化的特殊與深度。
社論/馬祖常民文化蘊藏深厚力量
- 201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