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中央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地方設置家庭福利服務中心,正式於上週揭牌啟用,未來將整合不同族群的服務資源,改以整體家庭為服務核心,提供一系列、預防支援和補救性的家庭服務,而提供家庭整合性的服務不但是重要的社福服務趨勢,更是我國強化社會安全網的重要施政項目。
上週高雄再度發生啃老十八年的三十五歲李姓男子,在母親曾經三年內聲請十二次保護令,卻依舊發生男子弒母的憾事,而這樣的憾事台灣這幾年層出不窮的發生,還有多起駭人聽聞的隨機殺人事件,多屬於社會挫敗型的隨機殺人案,指的便是殺人動機多是不滿自己的挫敗遭遇,想要坐牢逃避現實。當然另外還有一種反社會型人格犯行者,較是心理不健康,起因是人際關係不佳導致工作不順利,或是長期失業導致人際關係疏離,惡性循環而出現被迫害幻想、幻聽等心理狀態。
即便過去政府一直有高風險家庭關懷輔導處遇計畫的實施,但這幾年依據衛福部的統計,成人保護及兒少保護通報案件是不減反增,從101年的十三萬餘件到105年的十五萬餘件,顯見國內相關輔導作為跟不上實際社會需求,平均每年都有二十幾名的兒童被主要照顧者嚴重虐待、或是殺子自殺事件波及致死,反映出家庭支持系統脆弱及社會安全網疏漏或因應能力不足。
馬祖因隨著社會型態變遷,家庭組成非常多元,而因為小家庭開始成為主要家庭的型態,也讓家庭的支持能量相對薄弱,因此也出現高風險家庭通報數的增長,當然也存在家庭暴力或特殊境遇家庭,出現在台灣的社會案件,即便小如馬祖依舊會發生,自殺通報人數近三年就成長2.6倍。
我國過去的福利措施執行的設計,是依不同人口群的相關法規,以不同人口群設置中心或是服務據點,例如兒童、少年、婦女、單親、新移民等,使得一個家庭成員被切至不同的服務單位,而無法達到以家庭為核心的協助,更經常被需要服務者認為互踢皮球,再加上各縣市政府的相關資源不一,各種服務中心及據點的設置並沒有辦法達到服務的接近便利性。
其實站在民眾的立場而言,到一個服務中心或窗口,就可以獲得相關服務與訊息,一直以來是社福執行的最高指導原則之一,儘量避免民眾在不同服務單位之間奔走。而這樣的執行方式更加適合偏鄉離島,只需要一個綜合型的家庭服務中心,就可以提供家庭相關服務的諮詢與需求,這也是落實環境正義。
當然馬祖位處離島有其實際執行的困難,像是專業社工人力難尋,即便提供等同於台灣的薪資水平,也不一定有人力,更何況目前全台都在執行此項政策需要足夠的人力,相較之下馬祖並沒有更佳的誘因。日前在衛福部抵馬訪問時,地方政府也提出相關的執行問題,希望中央能提供協助。
但為強化地區社會安全網,服務地區家庭,地方政府依舊排除萬難成立連江縣家庭福利服務中心,主要業務為關懷及輔導各層面弱勢家庭,並結合社區力量共同協助弱勢家庭,避免家庭落入困境,提供便利可及性的服務,建構社區安全網絡,成為家庭照護第一線,踏出強化社會安全網的一大步。
社論/強化社會安全網的一大步
- 201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