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觀光的食品安全網絡有賴共同努力

  • 2019-10-24
 連江縣衛生福利局日前舉辦年度餐飲衛生講習,縣境內多家餐飲業者到場聆聽學習,以了解食材的安全性及如何預防危害,共同讓馬祖的飲食安全防護網絡不破功,往友善觀光島嶼跨出重要的一步。
 俗諺有云:「民以食為天。」地方的管理與經營要創造地區的幸福滿意感,首要之務就是必須讓人民吃得飽、吃得安心,並能進而追求物美價廉的水準,才能讓民眾有更多心力去思考生活上的大小事。觀光客來訪,出門在外要補充體力,泰半仰賴的就是地區的各類飲食商行,除了是生命的泉源,也是精神的糧食,其品質的臧否更是左右旅途印象的重要關鍵之一,洵是,餐飲環境衛生成為不可或缺的管理要項。
 固然,具大規模與高知名度的餐飲業者固然對於遊客來說會擁有較多的信賴,但環境衛生亦非代表毫無瑕疵,相對的,小規模業者也不代表管理上必不健全,端賴是否真正澈底落實餐飲的安全衛生管理程序,符合法令規定的標準。像是日前國內才發生的知名食品業者販售的山茼蒿被檢測出農藥超標、燒肉店的沙拉大腸桿菌超標、海鮮店將海產名稱標示錯誤、甚至是在連鎖店的飲料裡驚見昆蟲等情事,在在說明餐飲食材管理無分彼我,只要稍不加留意就很有可能出紕漏。
 當前的食品安全法令相當多元,也不斷更新,對業者而言要遵守的細節比以往更甚、更嚴格,雖然添增許多管理上的成本,但也因為這般的努力而給遊客們更多的安心。但儘管如此,再多的規範與要求,以及公部門單位的稽查輔導,若業者試圖要鑽漏洞投機取巧,仍然有相當多的灰色地帶可規避;但倘渠等蓄意存有心懷不軌的心態,對馬祖的觀光必定帶來相當的衝擊。畢竟,目前的旅遊水準是累積好幾年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口碑的形成相當不易,若有個飲食負面消息傳出,神話之島的破滅將相當迅速,讓賴以根本的產業面臨莫大危機。
 自2011年後,台灣相繼產生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連續數年讓黑心食品的困擾造成國人內心惶惶,致使在飲食上產生高度懼怕與不確定感。我們非常高興縣府辦理的這場講習會有諸多業者願意參與共同來努力,但這只是開始,還需要更細緻的將內容深植在每項環節裡,為食品的健康來共同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