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智慧城市論壇(ICF)上週公布2019全球前21名入圍智慧城市,連江縣繼金門之後成為國內第二個入圍的離島縣市,也顯示這幾年地方政府推動智慧城市成果受到肯定,無論是交通e點通、公車動態資訊系統或是樂圾通APP的開通,都大幅提升遊客與島內鄉親旅行與生活的便利性,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透過網路應用建構便利快捷的生活環境,馬祖這一年來的智慧發展確實快速,也更期待未來島嶼國際化的甜美成果。
所謂的智慧城市,其實重點在於網絡科技的成熟,植基於分析運算與互連的都市治理發展路徑,2008年IBM曾經發布《智慧地球:下一代領導人議程》(A Smarter Planet: The Next Leadership Agenda)的報告,裡面首先提出將資訊科技充份運用在各行各業的概念,也因此透過資通訊等技術改善城市服務管理,解決都市問題、增進生活福祉的智慧城市定義正式成形。
儘管智慧城市概念含括甚廣,但至少可以概略拆解為智慧經濟、智慧環境、智慧交通、智慧治理、智慧居民以及智慧生活等六大發展面向。有了評估指標與發展途徑,「智慧城市」很快地被各國政府乃至於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肯認,成為全球城市發展議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顧台灣各縣市在ICF獲獎的歷史,早在2004年與2006年,台北便進入前七強,桃園則自2009年後,幾乎年年擠進前21強,是表現最好的台灣城市,但值得注意的是,參加ICF智慧城市評選的城市,只要至網站報名填寫問卷,專家團隊便會根據數十項要數評分,選出前21名的城市,接著再從中選出前7名,最後再挑出1名年度最佳智慧城市。亦即沒得獎的城市不見得表現不佳,可能只是沒參選。例如2006年與2013年,台北市與台中市分別都榮獲「全球最佳智慧城市」首獎,之後台北不再參選,所以2006年後便從ICF的榜單上銷聲匿跡。然而近年台北積極參加其他智慧城市評比,表現依舊出色。
馬祖此次能夠入圍,其實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光,台灣很多縣市已經在此區塊發展成熟,因此馬祖起而效尤,加上台北、桃園的大力協助,例如我們的縣民卡與台北卡合作,奠基於台北的系統開發成熟,讓連江縣民卡可以走出馬祖,大幅提高縣民卡的使用效益。
馬祖位處離島,過去在地理區位上的劣勢,在網路科技進步後,已不再成為絆腳石,縣府自去年五月成立智慧城市推動委員會,除早期已經進行的遠距醫療外,也陸續完成多項如交通e點通、芹壁智慧文化聚落、樂圾通等,當然還有無線網路密集度全台最高,未來還將持續爭取經費建置相關應用。
2017年,台北獲世界電子化組織大會智慧永續城市獎的全球最佳「合作城市金質獎」;同年也在全球最大的巴塞隆納全球智慧城市博覽會,以智慧路燈實證計畫入圍「世界智慧城專案獎項」。2018年的IDC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SCAPA),台北市與新北市也分別以「台北智慧基礎建設平台」、「台北智慧運輸整合服務」與「新北動健康」、「全方位3D科技維安網」拿下四個大獎。
因地制宜、見賢思齊,其他縣市成熟的城市治理手段,相信都值得我們思考學習,馬祖即便小,但我們在智慧城市的便利與舒適上,正在急起直追。
社論/智慧城市讓生活更便利
- 201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