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屆馬祖國際馬拉松今天熱情開跑,在全國一年近千場馬拉松賽事之中能夠讓人耳熟能詳的馬拉松並不多,馬祖馬隨著參賽者一年比一年多之外,特色營造以及選手評價也讓知名度不斷提升。未來除積極爭取國際賽事認證之外,結合在地特色強化跑者口碑與印象更為重要,只要目標明確持之以恆,馬祖馬擠入全國十大賽事指日可待。
根據統計,全國一年有約800場次的馬拉松及路跑賽事,平均一天有2至3場,而大部份賽事活動配合在假日舉行,今天第5屆馬祖國際馬拉松開賽,同一時間全國就有13場比賽在進行,而這13場比賽之中選手評分超過4分的僅有5場,其中就包括了馬祖馬拉松。馬祖馬從第1屆不到千人報名到第5屆近3千人次,表示知名度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但如何在眾多馬拉松賽事中脫穎而出讓人印象深刻,且成為一生必跑的一場,在賽事規劃及特色營造上仍需不斷精進。
目前國內僅金門馬拉松、渣打公益馬拉松、台北國道馬拉松、台新女子半馬、新北萬金石、新北烏來峽谷、高雄國際馬拉松等7大馬拉松取得國際認證,馬祖受限於先天賽道地形因素無法推動賽事認證,但賽道認證卻是必要可行的。在國際認證之路受限之外,能夠擦亮招牌的唯有靠特色營造這個部份,戰地風光馬拉松就是有別於其它區域的特色。連續多屆馬祖馬在防區官兵支持下突顯了很多戰地特色,未來軍事意象仍有強化空間。
隨著馬拉松運動在全世界風潮不斷,台灣的馬拉松人口也在不斷增加,各縣市政府或主辦單位都在設法運用在地特色來吸引眾多跑者報名,例如大家熟悉的田中馬拉松可以說是最有人情味的馬拉松比賽,賽前有吃不完的美食之外,比賽當天還有阿公阿嬤幫你加油打氣,幾乎是動員整個鄉鎮的人來加油等;金門馬拉松最吸引人的大概就是大會主題紀念酒了;新北萬金石馬拉松原是僅有4千人參加的小型體育賽事,經過不斷的努力與經營,現在已是全台唯一獲得國際田徑總會認證銀標的大型馬拉松賽事等等。一場要能永續舉辦的馬拉松賽事除了要有穩定的經費挹注外,主辦單位的用心與創意突破十分重要,馬祖馬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卻也受限於交通能量等因素,要做到規模龐大並不容易,但要讓跑者印象口碑好還是可以的。
一年一度的馬祖國際馬拉松累積多年舉辦經驗,從報名到賽事規劃都已步入軌道,我們希望從每次的賽事中找到缺點,檢討後來年推出新亮點,尤其應該注重跑者感受,做好應有服務,這樣才能透過好口碑讓賽事建立永續經營基礎。
社論/強調特色建立馬祖馬永續招牌
- 201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