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進步,人民對於政府的要求日益增加,不論是大政府或小政府,人民需要的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政府。文官就像政府的心臟,其運作好壞,影響國家體質的強弱。現代的公務人員或許不如過去輕鬆,也可能會面臨「公僕難為」的困境,但既然選擇這個職業,就沒有消極和悲觀的權利。應該要努力建立積極和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升自我的競爭力,做一個有尊嚴的公務人員。
政府各項重大政策,必須能執行、肯執行,才能使人民有感。若總是計畫的很美好,目標定得很具體,但落地執行,卻一塌糊塗,最終只能是不了了之,黯然收場。沒有執行力,再好的計畫也只是紙上談兵,都是不切實際的空談!
對於執行力的要求,重點在於公務人員必須為「成果」負責,而不只是服從程序。官僚體系的特色之一便是法令多如牛毛,如果文官陷入這些法令的迷霧之中,以「執行法令」做為最優先的工作,就是犯了目標錯置的毛病。沒有執行力,那有競爭力呢?許多組織也許採取相同的策略,但為何績效大不相同,原因就在於執行力。
政府推動一項立意良好、規劃完善的政策,如果不能有效的傳送給人民,也只能落得失敗的下場。我們不能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能任由末梢神經麻痺、不能再讓政策推動虎頭蛇尾。只有靠執行力,政府才能終結政策空轉,我們要將執行力視為一種紀律,使深植於組織中的執行力與美好的願景相呼應。公務人員藉著傾聽並回應民意,了解民意的需求與期待;再利用專業能力規劃出妥適、符合民意期待的政策;然後根據政策加以落實執行。
許多公司的失敗常可歸因於執行力不佳,策略、願景一大籮筐,卻光說不練,通通流於「口號管理」。這些公司沒有將策略、願景落實到目標、戰術上,也未能將目標、執行方法列出里程碑,然後根據達到的程度訂定賞罰標準。也因此,往往產生了「組織末梢神經痲痹症」。
如何以透明、公開,而且是民眾願意接受的方式展開對話與落實政策,是每一位公務人員都必須認真學習的課題。一個具有專業能力的公務人員,代表他在執行職務時,所呈現出來的知識、技能與態度,能夠達到工作的要求並符合人民的期待。同時,如果執行力能成為組織文化的核心,則每一位政府成員都能用心思考,如何改善施政作為,使各項計畫更精徹,更有績效。
對一個政府而言,執行力和公信力就是生命力,對於不同地方的政府來說,執行力就是競爭力。提升馬祖競爭力,只有提高「執行力」這帖藥方,才能集中全力,扭轉頹勢,透過執行力把「想法」變成「做法」,夢想才能成真。
社論/執行力就是競爭力
- 201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