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追求一個平衡的觀光發展

  • 2019-11-10
 國人對休閒旅遊方式與態度的改變,加上政府推行的觀光倍增計畫與國內企業將旅遊視為員工重要福利之一,近年觀光產業是大幅成長。平心而論,國人的公德心已較過去提升不少,但要求也相對更高。以前視隨手丟垃圾、插隊、大聲吵鬧等為司空見慣,如今已是引人側目的行為,這是公德心進步的表現。但近年仍不斷傳出風景區發生被塗鴉、刻字的情形。追根究底,包括了文化素養不足、視公共財為私有、將大自然當成自家後院等心態,實在不是一個已進入開發國家的國民所應有。
 發現觀光產業對地區發展的衝擊影響是正面及負面兼具。就正面影響部份,觀光休閒產業的發展會增加一些工作機會、居民收入及生活水準亦會提升、公共設施得以改善、遊憩場所增加、傳統文化流行、政府稅收增加、促進產業投資等;就負面影響部份,首當其衝的環境的變化與污染、交通壅塞問題、自然景觀資源被破壞、物價上漲、居民生活品質降低等。當地居民對觀光休閒產業發展影響的認知與態度,不但影響當地觀光發展的推動及遊客的遊憩品質,亦是決定地方觀光產業發展成功的關鍵指標。
 馬祖堪稱是台灣本島之外的世外桃源,近年已成為國人心目中的旅遊休閒勝地。民眾有一個美麗舒心的休閒處,當地多一份觀光收入,本是美事,但是在拚觀光之餘,也一定要考慮環境保護的議題。當地區的社會文化、經濟結構與環境品質會因觀光休閒產業發展產生顯著變化時,則對當地居民生活型態造成相當大的衝擊,進而對觀光產業發展之支持程度造成影響;因此實有需要針對觀光發展對當地居民所造成之衝擊,及發展對居民利益是否具有效益進行探討,以作為瞭解居民對觀光發展之認知與態度的基礎,以利未來能實行合適的政策及行動方針,也可減少遊客和居民間的摩擦。
 交通擁擠與行的不便、遊客不良習慣造成居民的反感、交通意外增加,還有夜遊的觀光客,大聲喧譁嬉鬧,在寧靜的社區,聽在居民耳裡,是不折不扣、擾人清夢的噪音。在觀光遊憩發展上,若是一味的追求量的增加,吸引更多的遊客到來,或許在經濟發展上短暫地帶來了很大利益,但若未能去檢視其負面品質的低落,常會造成旅遊地的損害,旅遊地也無法再永續發展下去。因此,在推展觀光時,不能忽略從居民的角度來探討觀光衝擊管理策略。
 馬祖靠天然美景、人文景觀拚經濟,大自然的賞賜與文化的果實,都有不易複製的珍稀性,一旦被破壞,就可能永不復見,不但是今人的損失,更對不起後代。故在觀光策略的制定上,需要有足夠居民的意見反應,並在發展之初能藉由專業的觀光與環境教育來加強居民的認同感,並防止負面衝擊的發生,來達到一個平衡的觀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