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祖馬拉松要越辦越好

  • 2019-11-15
 甫落幕的馬祖馬拉松日前圓滿畫下句點,許多跑友們相約明年再見,為馬祖的觀光留下伏筆,不斷延續與發展。辦理馬拉松路跑活動看似簡單,只要規劃好路線與設備,再加上物資籌措與食宿安排即可招攬報名,但事實上要搶攻運動觀光財這塊大餅,沒想像中的容易,首要工作須先了解其價值與意義。
 路跑活動之熱絡表面上看似全民瘋運動,但背後深深隱藏著消費心理學的奧秘在內。平實而論,不論是簡單的健走,或是輕微的慢跑,乃至於是半馬或全馬的競賽,都可於承平休閒時進行,不會因為路跑活動的辦理而影響可行與否,況且參賽還需另繳納費用,外加上交通與食宿的開銷,所費匪淺,按照人是自利理性的邏輯來看,理論上應是興趣缺缺才是。更為投機的思考,參賽者們其實也可以不用繳費而一同參與路跑活動,頂多是沒有獲得紀念衣服或周邊商品與獎勵。但實際上的辦理結果,不僅參賽者踴躍,更相約再相逢,士氣之高昂與理性邏輯相違。
 深入探究原因不難發現,全民瘋路跑是繫於「參與感」和「新鮮感」的發酵,得以讓人潮源源不絕。儘管跑友們都清楚,賽事所贈送的毛巾、紀念衫或相關產品,成本遠低於所繳納的報名費,但仍願意熱衷參與報名,主要是除了藉由賽事運動強身,更繫於那份和大家共同活動的參與認同感驅使。藉由一群有共同方向與使命的人一起努力 ,感覺似乎是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讓路跑的道路上不孤單寂寞,且那般嘉年華方式的健跑,讓運動更加的趣味及歡樂,把原本單調乏味的活動變得繽紛多姿。
 跑友們願意花費參與路跑,看重的也是特別與奇妙的感覺。像是國道馬拉松,得以用雙腳馳騁在平時僅能由汽車通行的高速公路;橫貫公路路跑,用一步一腳印踏訪鬼斧神工雕琢的歷史足跡;乃至於各離島間的健跑活動,給予民眾飆速於外島的創新感,各種不同的賽事都必定有其吸引大眾的賣點與亮點。仔細觀察歷年各活動的報名人數顯示,賽程辦理地點愈是特殊或難得,往往引起的迴響及與會人數也愈多,也更加打響在地知名度,創造了次年賡續辦理的契機與動力。
 在舉國上下瘋迷馬拉松運動之際,我們要藉辦理路跑活動機會多推廣與行銷馬祖,而非僅賽程結束就了事。我們除藉這機會宣傳北疆的明媚風光,行銷馬祖動人艷麗之處,更可考慮設攤販售像是馬祖老酒、繼光餅、黃金餃、馬祖漢堡等美食,給與參賽選手享用品嚐,讓更多人知道原來我們有著這樣多元的物產特色。縱使用免費供應的方式也是良策,畢竟只有先讓外界體驗口感與味道,才能真正說得出馬祖美食的好滋味,進而吸引人潮前往採購,一試成主顧。
 我們一再的強調,觀光所販售的往往不單是景點或產品本身,而是隱藏與背後的心理學。馬祖國際馬拉松儘管每年都有不同的新紀錄與創新的成果,但到底仍必須針對賽事本身所肩負的價值與內蘊去進一步切磋琢磨,讓這波熱潮賡續流存,使活動愈辦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