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漂垃圾正威脅馬祖這個以自然景觀著稱的島嶼,許多漁船棄置的繩索、漁具、保麗龍、塑膠杯、寶特瓶等一次性廢棄物,影響著海域周邊的環境。地球只有一個,保護它的工作不能只留給政府,其實人人也能靠自己的力量,改善環境。身為地球一份子,每個人都應該每天檢視自己為地球增加了多少負擔;也需隨時審視思考,如何能讓環保不再只是掛在嘴邊的口號,而能跟生活澈底結合。
海廢垃圾多數是日常生活廢棄物,包括塑膠瓶罐、塑膠袋、吸管、飲料杯、保麗龍等,單是塑膠袋,國人一年就用掉一百八十億個,只要有百分之一被亂丟,就代表一億八千個塑膠袋流落在各種環境中,其中落入海中的,被魚吃了,人又吃魚,形成日益嚴重的毒害食物鏈。
因此,做好回收及努力淨灘,以免害人害己,是知易行易的事,更是每個人應善盡的社會責任,並且對下一代應從小就善加教導。同時,海廢跟著海潮漂流,形成全人類的共業,除了我們自產的海廢,夏天有來自南漂的垃圾,冬天則從北面漂流下來;我們的海廢當然也會漂流到其他國家的海岸線。所以,政府應積極加強與鄰近國家合作消除海廢,維護生態,保障健康。
海洋垃圾為什麼會這麼多?主因當然是人類亂丟垃圾,以及沒有嚴格做好垃圾源頭管制。大家都知道,海洋占有地球最大的面積,也是人類主要的食物來源之一,但人們卻將自己製造的垃圾往海裡拋,這些垃圾多數是塑膠製品,這些塑膠最終會分解成更小的塑膠粒,進入食物鏈,讓人類吃下肚,所以是既危害生態,又害了自己。況且,這些海洋垃圾還會造成海洋生物的生存危機,實質破壞海洋生態,造成環境的變異,禍及後世子孫;所以「淨灘」有其實質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當然,淨灘及回收仍屬末段手段。「怎麼有這麼多的海漂保麗龍」、「海漂垃圾也太多了吧」……,這可能是所有參加淨灘活動的朋友們都會有的共同看法。要說淨灘有用,實際上更多的是「教育」效果。因為有更多的人參與淨灘,便會有更多的人了解保育海洋生態的重要性。垃圾畢竟是人製造的,只要有足夠多的人可以響應環保、保育海洋,便能有效的做到垃圾的源頭減量,讓海洋依照原生態繁衍發展。
總之,我們以為「淨灘」要達到最大的效果,還需要「雙管齊下」。其一,更廣泛的將生態環保深植人心,並落實到具體的行動;其二,極大化資源的回收及再利用,並將其融入商業體系運作,如此,還給地球一個乾淨的海洋將不會是遙遙無期的夢!
社論/還我乾淨海岸 從你我做起
- 201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