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祖地質萬年瑰寶

  • 2019-12-25
 踩在腳底下的土地,到底多寶貴,相信一般人並不了解,而透過馬祖地質公園的推動,在地鄉親開始理解馬祖其實不僅具有高度人文歷史,我們的土地同樣的在敘述億萬年前的故事,地殼變動造成的土地移動,加上地理位置讓岩石歷經千萬年的海浪侵蝕及風化,馬祖多樣化的地質景觀看在專家眼中正是無價的瑰寶,而這樣的寶藏絕對值得鄉親驕傲與保護。
 在農委會林務局的自然保育網中揭露,馬祖的岩石為1億6千萬年至9千5百萬年的火成岩類,花崗岩分布於北竿、大坵、小坵、南竿、亮島及東莒等6個島,是由兩次不同岩漿事件所形成,岩石地層分別屬於白沙花崗岩及橋仔花崗岩。馬祖除了花崗岩外,東引的閃長岩、西莒凝灰岩、東莒的火山角礫岩,多樣的火成岩種類,在台灣也是相當少見的岩石種類,是馬祖的地質特色之一,生成年代約1億1千萬年前,是馬祖比較晚期形成的岩石,具有地質年代的代表性,是中國大陸沿海火成岩向東延伸的一部份,也是馬祖地區內唯一以閃長岩為主體的島嶼。
 根據專家表示,馬祖地層與中國大陸相連,大約一萬年前,冰河期結束造成海水面上升了近120公尺,馬祖列島與大陸才再度被海面分隔。馬祖列島大部份是由花崗岩組成,歷經千萬年的海浪侵蝕以及風化作用,呈現多樣化的地質景觀。包括壯闊的險崖峭壁以及海蝕溝,層次分明的節理,彰顯浪濤錘鍊的海蝕拱門、顯礁、海蝕洞等,具有高度價值的自然地景,在馬祖地區到處可見。
 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視馬祖地景價值,自去年開始地方政府通過地質公園的審定,民間亦組織馬祖地質協會,推動馬祖地質公園地景保育、環境教育、社區參與、地景旅遊及國際交流等工作。
 在馬管處20週年系列活動中,邀請國際學者分享不同國家地質公園的推動過程與成果分享,例如來自韓國的學者,就分享濟州島地質公園擁有形態各異的火山地形與地質資源,很多遊客都專程前往造訪,但同時也出現像是島嶼開發加速化、垃圾及污水處理問題的發生等問題,而來自日本的世界地質公園委員會評鑑委員指出,日本推動地質公園相當獲得當地民眾支持,地質公園結合在地社區,對於振興地方經濟有很大的助益。
 而日前馬祖與日本秋吉台地質公園締結友誼關係,秋吉田是日本最大石灰岩台地也是國定公園,其廣闊的特殊石灰岩地形,在歷經年代的自然侵蝕形成許多鐘乳石洞,雖然推動地質公園多年,今年抵馬參訪對於馬祖地質與戰地地景也頗為驚豔。
 馬祖地質公園有非常豐富的海洋資源、生態資源等,以及戰地政務所創造的特殊地景,未來地方與民間將持續攜手,依據地質公園四大核心價值「地景保育」、「地景旅遊」、「環境教育」與「社區參與」,推動發展馬祖地質公園,落實自然地景保育,規劃深度之生態旅遊路線,發展馬祖觀光新魅力,並永續經營珍貴且豐富的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