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祖的有機農業夢

  • 2020-01-08
 金門與農糧署合作設立第一座有機集團栽培區數個月前正式動土,並且一舉以五公頃為目標,希望有機能夠達到一定的規模,以全面供應學校食材為目標,並提供青農就業機會;另外離島土地封閉的特性非常適合推動有機農業,中央也屬意澎湖推動有機農業島,金、澎成功的邁出第一步,馬祖曾經也喊出有機無毒島的口號,但歷經多年依舊停留在示範階段,有心人依舊有心,無意者依舊無意,也許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讓永續農業不再是口號。
 農糧署輔導金門縣政府設立的第一座「有機集團栽培區」去年九月舉行動土儀式,初步目標為五公頃,這座有機集團栽培區將是全台離島第一個公設有機集團栽培專區,預計可以穩定供應在地學校,並逐步將蔬果供應範圍延伸到金門公務團膳、軍方系統及一般市面,讓居民及遊客吃到在地、安全、安心的有機農產品,專區也將與金門高職及金門大學合作,建立成兼具培育農業人才及生產與科技導入之有機農業生產基地,並提供在地青農就業機會,從種植、銷售到人才培養一條龍式的推動在地有機農業發展,可以看出金門的有機農業夢想野心勃勃。
 其實金門規劃的有機栽培區占地18公頃,只是先期規劃5公頃進行整地、農路、灌溉系統、公共設施綠美化等基礎環境工程,第一階段環境工程改善投入經費就高達4千582萬元,後續規劃建置強固型溫網室120棟、導入智慧環控系統、有機堆肥場及包裝、理貨、冷藏設施等,這絕非馬祖小額補助農民有機耗材可以比擬。除此之外,金門也主動協調增加契作農民及有機種植面積,第一步以全面供應學校有機食材為目標。
 中央有意計畫在澎湖推動有機島,初期希望由縣府協尋一處2公頃土地做為示範區,由青農投入耕作生產安全的農產品,馬祖亦有示範區的規劃,早期以蔬菜公園為目標,也投入數百萬改善區域集水池和排水系統,確實改善原先髒亂惡臭問題,也改善過去在首善之區農藥四溢的情況,但示範區依舊只是示範,仍未有效擴大有機種植面積。
 馬祖有部分退休人士因為種植為自己食用,採取無毒種植,但持續長年進行無毒種植,大抵就是日光農場夫妻及邱姓茶農,都有意識的自主採取無毒種植,但小規模的自行種植,無法大幅改變地區慣行農法的進行。北竿坂里擁有全縣最大面積的農地,目前已經超過一半面積呈現荒蕪狀態,顯現馬祖農業的蕭條現況,保價收購僅是微薄的保障支出成本,老農凋零、青農不在,馬祖農業的危機似乎正在加速。
 金門公設有機農業示範區也許是個借鏡,在農民無力自行發展的此刻,也許整合有用農地,以公家介入產業發展會是一個機會,新北市以一市之姿,宣布全市學校營養午餐使用有機農產品,加上農業局協調契作農民,成功的扶持該市多少都市有機小農和中南部有機農戶生計;馬祖農業規模有限,現在正是實現馬祖有機農業夢的關鍵時刻,發展有機農業也是我們這一代保護土地、永續馬祖島環境的使命,無法也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