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做好環保才是發展馬祖觀光最大利器

  • 2020-01-18
 109年國清週計畫正在各鄉島如火如荼展開,在軍民全力投入潔淨家園的同時,如何延續這份成果以及讓環保觀念落實到每個家庭、每個角落才是重點。馬祖沒有歷史悠久的古蹟、沒有壯麗的自然山水景觀、沒有發達先進的科技城市面貌,想要在觀光市場建立名聲與口碑唯有做好環保,讓乾淨成為馬祖的代名詞,塑造環境優質的風景區才是馬祖能與其它風景區競爭的最大優勢。
 過去多年來政府也把對內對外的交通改善列為施政重點,而不可否認馬祖對台或是島內交通的確是在不斷進步中;努力改善交通的目的是希望發展觀光,因此絕不能顧此失彼忽略了觀光的本質。馬祖的山水地景、戰地遺址、民情風俗、聚落特色、生態資源、特產海鮮等都是重要的本質,但若是與世界或臨近大陸所有著名景區相比,我們的條件就有明顯的差距。因此思考把馬祖變成全世界最乾淨的島嶼才有可能建立另類觀光品牌。
 做好環保絕非一年一次的國清週可以解決的,這是一份永續的工作,多年前環保署更是用「超過日本、趕上瑞士,脫胎換骨,就從清淨家園做起」做為號召,積極推動清淨家園運動,更與統一集團從日本引進「清掃學習」活動,逐年從縣市、推動到鄉鎮市區,再擴散到村里,辦理學習活動,邀請縣市及各級機關首長、管理階層與清掃人員共同參與,體驗「凡事澈底、謙卑學習、磨練心智、感恩惜福」的精神,從觀念的改變到生活型態習慣的養成,讓環保的概念紮實的建立在島上生活的每一位軍民。
 近年來地區除了大型的交通基礎建設之外,各鄉島都在為發展努力爭取建設經費,平心而論有些村容建設已經過頭了,往往在推動建設的同時卻也不知不覺的陷入破壞景觀與生態的惡性循環泥沼之中。
 地方建設當然要做,但在建設的過程中卻經常出現畫蛇添足或矯枉過正的錯誤;而一般民眾居家生活也因為經濟環境改善而產生過度資源浪費的事實,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越多,對環保的破壞也越多,簡約的公共工程規劃理念及居民簡單的生活型態,對維繫好山好水的馬祖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馬祖拿什麼來和其它風景區相比?自發展觀光以來,每年造訪的遊客最多不過十多萬人次,若僅就台灣本島人口而言,還有絕大多數的人沒有來過,而馬祖的旅遊知名度近年來經過媒體宣傳已經廣為人知,很多遊客在結束馬祖行程後印象最深的是整體環境乾淨,要讓這樣的口碑成為一種深植人心的評價,地方各界仍需在落實環保這個區塊再多下功夫。
 年關近,馬祖各鄉島配合全國同步實施國清週計畫,軍民共同為了更乾淨清爽的生活空間努力打掃,成果將十分的顯著,但往年的經驗告訴我們,辛苦的成果維持不易,因此,要設法把國清週的精神落實在生活中的每一天,社區的每一個角落,馬祖也會因為大家對環境清潔的重視而更加美麗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