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及早因應疫情對地區觀光產業衝擊

  • 2020-02-01
 世界衛生組織(WHO)30日晚宣布武漢肺炎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是史上第6度宣告,確認疫情對中國之外的國家有風險,需要國際社會一致應對,但也同時呼籲各國不要限制對中國的旅行或貿易。根據最新科學研究,武漢肺炎的致死率不比當年的SARS高,但疫情所引發人類的恐慌卻無法預期,我們從最近兩岸小三通及來馬遊客數量馬上看出疫情對遊客心理層面的衝擊,有關單位應提出有效政策讓地區觀光旅遊業度過此次難關。
 2003年全球SARS感染者為8437人,從這個數據上看並不比普通感冒病毒的傳播更快,而813人的全球死亡人數更是遠遠低於普通的病毒性感冒。近日武漢肺炎的疫情造成全球恐慌,美日等國紛紛自大陸撤僑,足見武漢肺炎已在人類心理層面帶來嚴重的影響,而經濟學家擔心全球經濟退縮更甚至於疫情的傳播。事實上,每年美國都有普通病毒性感冒的死亡人數為30000人左右,因此若以數據來分析,武漢肺炎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嚴峻,但因疫情所帶來的後續效應則是各界不能不重視的課題。
 當年SARS使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後初顯復甦勢頭的香港經濟再遭重創,為了推動香港經濟走出低潮,大陸政府於2003年6月底推出「自由行」政策,也助推香港服務業競爭力提升,成功讓香港走出SARS的經濟陰霾。最近一週以來因為媒體大篇幅報導武漢肺炎的新聞,首當其衝的是全台觀光旅遊餐飲業及離島的小三通,金門地區採減班因應,馬祖地區仍在研議是否短暫關閉航線,然而官方雖未宣布停航,兩岸之間往返的乘客卻因為恐慌心態讓搭載人數大幅下滑。陸客雖不是目前馬祖觀光主力,但因馬祖與大陸地緣關係,產生的心理效應才是對地區觀光最不利的主要關鍵。
 自古以來人類對瘟疫的恐慌從來沒有因為醫療科技的進步而有稍緩,武漢肺炎的疫情以及實際致死率是否真如部份媒體所言更甚於當年的SARS?仍需一段時間觀察,全球已有多國科學家投入相關疫苗研發,預估二至三個月之內會有好消息,在此之前觀光旅遊產業如何度過寒冬,則是在對抗疫情的同時需要一起思考的。因疫情產生的觀光人流停滯與往年的淡季觀光促銷大不相同,此時補助獎勵都不能讓觀光客免於恐懼心態,只能等待疫情稍緩或消失,才有可能讓遊客重拾信心。
 馬祖的觀光旺季在4月才開始,在接下來的2至3個月時間觀光產業可視為整備期,我們除了要致力做好防疫工作別讓馬祖成為疫區之外,也要在疫情發燒期間審慎的評估各項交流政策的適當性。冬天總是會過去,世界衛生組織對大陸防疫工作仍具信心,但也呼籲不可掉以輕心。面對疫情必須謹慎但也不必過於恐慌,現階段做好觀光整備工作,迎接可能遲來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