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關心不恐慌 打擊假訊息

  • 2020-02-10
 目前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人心惶惶,使得網路上的疫情相關訊息在馬祖鄉親的臉書、LINE群組上迅速擴散傳播,在眾多訊息中,有些卻是與真實不符的假訊息,由於鄉親對疫情的關心,使得假訊息傳播的速度比新型冠狀病毒還快,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為何假訊息傳播如此快速?在網路時代,每一個人都可以用極低的成本,進行訊息的傳播分享,人人都有話語權,每一位縣民都是一個公民記者。並且在「後真相」時代,訴諸情感與迎合個人認同的訊息內容,比客觀事實更具傳佈力與影響力,因此使得假訊息能夠快速傳播。另外,由於馬祖人際網路密切,臉書、LINE是鄉親人際關係的延伸,鄉親們透過社群媒體關心其他親朋好友,因此在臉書、LINE收到相關疫情訊息後,常常會在第一時間就傳出去,希望其他親友也能掌握疫情最新資訊,但有時卻不小心傳遞了錯誤訊息。
 要避免傳播假訊息,首先,鄉親應對於非官方的疫情資訊要提高警覺,多注意一下消息來源,特別是聳動標題、新奇內容的訊息,要格外小心,時時用懷疑謹慎的態度審視相關訊息,不要即看即傳,不小心成為假訊息的超級傳播者。
 其次,如果遇到可疑的疫情資訊,應該多上事實查核網站進行查證,例如疾管署網站、TFC台灣事實查核中心、LINE訊息查證等。在疫情緊張的時刻,終止假訊息比傳播新訊息更為重要,鄉親們應該多加利用事實查核網站,讓假訊息到我們手上就結束停止。
 提醒鄉親,散佈假訊息將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規定,「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同時「傳染病防治法」第63條規定,「散播有關傳染病流行疫情之謠言或不實訊息」,將面臨最高新台幣300萬元罰金的刑責,另外「災害防救法」規定,「散播有關災害之謠言或不實訊息,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100萬元以下罰金。對於傳遞疫情相關的資訊鄉親一定要小心警慎,如果散佈假訊息,不但是誤導了親友,更還可能讓自己遭到法律追訴獲刑。
 相信絕大多數鄉親都不會製造假訊息,故意擾亂社會,誤傳分享假訊息,多是出於善意,希望周遭親朋好友能夠注意疫情相關資訊。不小心傳播假訊息只會幫倒忙,對於防疫不但沒有幫助,更會造成混亂與恐慌,如果鄉親想為防堵疫情出一份心力,那就先從打擊假訊息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