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夏季高溫悶熱 更要注意飲食衛生

  • 2020-06-30
 盛夏到來,氣溫升高,高溫悶熱的天氣容易使食物腐爛變質,人食用後易引發腸道疾病和食物中毒。不健康、不節制的飲食習慣會對人的身體造成一定傷害,因此,我們必須加強防範,注意夏季飲食安全。
 夏季氣溫升高,濕度大,適合各種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易腐敗,再加上蒼蠅蚊蟲多,如果人吃了被病菌或病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因此要安然度過夏天,除了要獲得足夠休息和睡眠外,日常飲食及衛生安全也要特別留意,才能確保腸胃功能正常。
 夏天食物容易腐爛,吃剩的食物要立即放進冰箱。如果發現食物發酸、發臭或有怪味,千萬不要再吃,所有食物最好在保存期限內用完。尤其從事旅遊或休閒活動,應時常勤洗手及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生飲生食,尤其貝殼類海鮮務必烹煮至全熟;餐飲業者應確保遊客飲食安全,處理食材也應注意個人衛生習慣,降低感染疫病的風險。
 氣候炎熱時可適時的吃些冷飲,可達到消暑功用。但不要過量食用冷飲,以免引起胃腸不適。選購飲冰品時,要觀察現場工作人員衛生、飲冰品盛裝容器是否清潔、各類冰品及配料是否加蓋、是否具有固有色澤及氣味與有無夾雜物及其他雜質、包裝是否完整有無破損等注意事項。另外需要注意含糖的冰品,食用過多會造成額外熱量攝入和體重負擔,所以儘可能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或挑選低熱量的冰品配料。
 夏天水份流失比較快,隨著汗水會有鈉、鉀以及其它礦物質排出,所以需要注意水及鹽的平衡。補充水份的時候,最好少量多次。另外可以考慮多吃些蔬菜和水果來補充流失的電解質。是否需要額外補充鈉及其它電解質則要視出汗多寡而定。
 營養均衡才能提高免疫力,抵抗夏日腸胃疾病。因此夏季飲食雖以清淡為原則,但仍需注意飲食是否均衡。每日從六大類食物中攝取充足而不過量食物,增加食物的多樣化。六大食物包括全穀根莖類、蔬菜、水果、奶類、豆魚肉蛋類及油脂類。每日食物以未精緻的植物性食物佔大部份;避免高熱量及高糖食物;減少醃漬食品及使用過多醬料。
 夏天是細菌容易滋生與感染的季節,因此除了自我衛生照顧之外,選購食品也應注意食品的保存期限。外食民眾更應該要注意日常飲食,千萬不要讓病菌找上身影響到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