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停車問題大哉問

  • 2021-03-24
 因應馬祖旅遊人口增加,停車問題也浮上檯面,地方政府在面對各鄉所提出的停車亂象問題後,透過前瞻計畫向中央提出四億餘元的停車場建設計畫,計畫增設三百多個停車位,試圖緩解停車問題,然而停車場興建僅為交通規劃的一環,積極擘劃馬祖城市願景及交通藍圖方為上策。
 交通問題一直是台灣的大問題,連續假期家家戶戶開上自家車外出休憩旅遊,旅遊景點塞車、停車位一位難求幾乎是固定上演的橋段,馬祖在這幾年同樣無法倖免,為了賺觀光財,大型巴士或遊覽車開始逐漸增多,出租機車也增加,當遊客蜂擁而來的季節,這些車輛開始滿島亂竄,隨處亂停,徒生市容亂象。
 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資料顯示,連江縣汽車數量由民國105年3270輛至109年提升為3749輛,機車數則從105年的6329台,至109年增加為7228輛,也就是短短四年的時間,汽車增加近五百輛,機車增加九百輛,可怕的是馬祖人口並未明顯的上升,除了經濟能力的提升外,因應觀光需求應是重要原因。
 馬祖過去因為人口少,自家車數量有限,隨意停車已成習慣,沒有人習慣買車前先思考要有停車位,也沒有人在興建自宅時認真規劃停車位置,早期路邊連停車格都沒有劃設,愛怎麼停就怎麼停,但當車輛超過一定數量時,停車問題就開始浮現了。
 以北竿為例,人口密度最高的塘岐村就面臨旅遊旺季無處可停車的窘境,村內所有幹道的兩側都停滿車輛,航站前及公有停車場也滿,估計大小車輛數百台之多,讓在地鄉親發出不之鳴,當然這樣的問題同樣出現在各鄉。
 面對馬祖停車亂象,交旅局開始規劃一系列的做法,除了積極爭取新建大型停車場,交通旅遊局也將逐步推動共享車輛、智慧停車場以及全面停車收費政策,四月開始福澳港周邊必須停車收費,整頓港區交通秩序,以及長期被商業車占用或廢棄車停放的問題,未來也將逐步推動南竿鄉全區停車收費,並分階段推展至各島辦理,希望有效解決停車擁擠影響市容的亂象。
 興建大型停車場以利解決停車亂象,其實只是治標的做法,馬祖必須從城市願景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到底要擘劃馬祖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城市,當世界都正在朝向無車革命與無車城市的此時,我們也必須開始思考馬祖要建構什麼樣的交通模式,在泰國有的小島僅有腳踏車及馬車,堅持低碳慢活;法國巴黎大力向市民推廣無車街道概念,逐步增加在鬧區或熱門景點無車行人路段;德國漢堡則在2014年推出一個綠色串聯計畫,目的是串聯城市內百分之四十的公共空間,逐步將特定道路改建成綠地,並將會排放廢氣的交通工具放逐到城外,市中心無車現象似乎已是各大城市的潮流。荷蘭力推自行車政策,挪威奧斯陸政府則考量當地環境的丘陵地形多,選擇大力推廣電動自行車,方便民眾載物或載小孩,方法不一樣,但目標是一致的。
 任何的改變都無法一蹴可及,馬祖早期並不習慣付費停車,現在開始限制民眾不能隨意停車,也必須給予適當的停車空間,未來如果能夠建構其他便利省錢的大眾交通方式,像是定點接駁,或是普及的共享交通工具租用,當然還有便利的大眾交通工具,民眾在省錢省力的考量下,也許開始會採用其他更友善環境的通勤方式。
 開車很方便,但是塞車和找停車位就不是那麼愉快的經驗了,生活應該花在更多美好的享受和體驗,建構一個大眾交通便利的環境,馬祖也能逐步向綠色城市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