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讓環境保護成為一門產業以翻轉觀光壓力

  • 2021-04-02
 隨著觀光旅遊旺季的到來,我們一方面期待遊客的蒞訪以活絡地方收入經濟,同時又憂慮人潮帶來環境過度負荷;雙環困境的衝突下,不妨借鏡其他離島的經營模式,善用「推力」讓遊客在不知不覺中也共同為環境盡一分心力。
 以得天獨厚的珊瑚礁島地形與豐富海洋生態吸引世人的屏東離島小琉球,為了讓島上垃圾減量,不讓塑膠垃圾污染海洋,並減少運送垃圾的碳排放,在地青年們以「共享經濟」理念發起了「琉行杯共享行動」計畫。消費者在買手搖飲料時縱令沒自行攜帶環保杯,也可透過用手機掃描「借杯」的QR Code,輸入手機號碼,就能免費向店家借用保冰的「琉行杯」盛裝飲料;待使用完還杯時再以手機掃描「還杯」的QR Code即完成歸還程序。
 特別的是,「琉行杯」可甲地借、乙地還,島上的免稅店、統一超商、遊客中心等特約地點都能還杯,如同國內各縣市公共自行車使用一樣的便利。據了解,目前島上約有數千個「琉行杯」在流動使用,且使用數不斷增加,受到遊客們的好評。此外,先前環保署給予設定一年使用達7萬5,000杯次使用率的期望值,才半年光景就已超過5萬9,000杯次,顯見使用率相當之高,無形中也減少許多塑膠杯的使用與浪費,降低垃圾的壓力。
 此外,小琉球也推出匠心獨具的「海灘貨幣」,為環境減塑盡一分心力。構想發起者是一位女生,長期關心海洋生態議題,為降低沙灘的危險,曾花好幾年時間在海灘上撿玻璃碎片,並嘗試將碎玻璃做成特色風鈴,以盼喚起外界對環保問題的正視;但成效相當有限,直到無意間看見日本神奈川縣發起「海灘玻璃碎片幣」,有了不同靈感。
 她將撿拾來的碎玻璃畫上海底生物後成為海灘貨幣,並媒合島上理念相同的商家業者共同研議,只要來參與淨灘並撿拾一定重量垃圾的遊客就可獲得該貨幣,且只送不賣,持該幣至特約商家可享消費上的優惠。這理念與活動逐漸受到遊客們的認同與肯定,2018年有24.2%民眾是為了海灘貨幣參加淨灘,到了2019年已提升至43%,且有超過七成的參加者是第一次參與,甚至有遊客笑說寧願把海灘幣珍藏,也不願拿出來使用。
 馬祖的生態相當珍貴且難能可貴,除了在地居民的共同維護,占進出島上人數最大宗的觀光客,更是協同合作的重要夥伴。盱衡國內其他離島的現況,除過往政令宣導式的呼籲環保問題,我們更可思考如何從地方創生的概念來引導更多人為降低環境負荷盡一分心力,甚至把保育變成一種產業,讓人人搶著樂意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