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節,是唯一以節氣所制定的國定假日。清明節與新春、端午節、中秋節,更是華人傳統上親友團聚共度的四個節日之一,故稱中國四大節日。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在外面工作的人都回到家裡,帶些祭拜的供品和紙錢。與家人一起去祖先的墳塋上祭拜,把墳塋上周圍的雜草清理乾淨,添一些新土,家人一起下跪叩拜先人,永遠緬懷先人,世世代代傳承先人的美德!
清明此時,春暖花開,景色明朗,故稱「清明」。每逢是日,家家戶戶祭祖掃墓,因此清明節郊祭掃墓,成為我國民族獨特悠久的一項禮儀文化。也由於這種觀念早已深植國人的心中,縱使時代遞嬗,此「尊親重孝」的精神,已儼然成為我民族情感綿延不斷的核心價值與重要泉源,更是我國家民族綿延不衰的力量。孔門曾子曾說:「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矣!」清明掃墓祭祖不僅是在緬懷先人,更有勉勵不忘本的作用,希望自己的生命既無愧於心先人,也不讓子孫蒙羞,真正擔負起繼善述志,報德返本的責任,充分顯示中國人不忘本的精神,讓社會充滿祥和溫馨善意。
清明節向來是國人重視的一大節日,這天無論再怎麼忙碌,家族成員一定會齊聚一堂,偕老攜幼一起到先人的墓地或塔位祭拜,是全家相聚共同追思緬懷先人的特殊節日。其實,現代社會在追思、懷念親人的態度與方式,也從掃墓轉變為追思,就像孔子說的:「祭如在」,最重要的是家族成員們的真誠心意。因此理想中的「祭祖」應該改為「記祖」,讓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遊子們歸鄉、聚首,好久不見的親朋好友們在祥和、正向的氛圍下,感受閒話家常的親切,凝聚家族成員們的團結向心力,並傳承人類最珍貴的親情。
清明節掃墓祭祖,首重心誠則靈。清明是廿四節氣之一,每年陽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這天,大部份地區天氣已逐漸轉暖,空氣清明,萬物都顯得格外清新潔淨。為了維護地球的清淨清明,減少空氣汙染物排放,對於空氣品質的改善,就有很大幫助。相信只要以虔敬的心表達敬意,即可達到慎終追遠並兼顧環境品質的目標。心誠則靈,祖先也會接受符合現代觀念的祭拜方式。
清明掃墓雖然只是一年一度為祖先墳墓清潔整理祭拜之儀式,但是它背後卻有很深遠的文化傳承之意義,一是提醒後代子孫要懂得飲水思源,「吃果子拜樹頭」,慎終追遠之意義;二是利用此一機會教育下一代子孫,要恪守「孝親敬長」的文化傳承與道德規範。現在隨著社會進步,許多人往生後不採土葬,而是火化之後放置於納骨塔。不過不管社會如何進步,清明掃墓只是儀式不同,最重要的是文化精神,是與祖先之間的那份聯繫感恩之心。
社論/傳承感恩 是清明節最重要的文化精神
- 2021-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