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祖強棒出擊

  • 2021-04-12
 一座合乎標準的馬祖棒壘場,一直都是地區棒壘運動愛好者的夢想,馬祖棒壘場從民國96年開始會勘,經過14年來各界的奔走推動,突破各種困難,終於在本月10日舉行開工典禮,為馬祖棒壘運動的發展寫下新的里程碑。
 目前馬祖棒壘運動的練習與比賽,主要是在福澳運動場,但是運動場還有其他鄉親在跑步、健走,現行模式已造成不同運動相互干擾的問題,並且更有安全的疑慮,因此多年來地區關心棒壘運動發展的鄉親,極力爭取興建專用的馬祖棒壘場,讓鄉親能盡情揮棒。
 馬祖棒壘場預訂於今年底完工,台灣一些球場的場地規劃失敗經驗,我們應該避免重蹈覆轍,例如由於棒壘場佔地寬廣,台灣多數球場都設在郊區,民眾前往球場練習或比賽多是自行駕車,但有些球場興建時未考慮停車問題,造成比賽時球場停車位不足,無位可停,比賽球員或加油親友在球場周邊到處亂停影響交通;台灣也有一些球場,興建時未設球員區的雨遮,如遇比賽突然下雨時,球員與裁判無處可躲,十分狼狽;還有一些球場沒有設立適當的廁所或雖有流動廁所但十分髒臭,造成球員內急時,選擇在附近草叢方便。
 同時,興建一座球場並不容易,而管理一座球場更是困難。台灣一些球場,由於管理不善,球場興建完工,在地方民意代表風風光光剪綵啟用後,由於缺乏管理專業,沒有多久就出現積水、雜草叢生的情形,甚至有些球場沒有足夠人力,只好多數時間把球場鎖起來。馬祖棒壘場爭取不易,在完工啟用後,我們一定要注意營運管理的相關工作,不能讓鄉親失望。
 最後,球場啟用後,最重要的是要有人去打,台灣目前棒壘運動火熱,很多球場都有自己特色的棒壘聯賽,聯賽有數支球隊參加,都是在假日比賽,比賽約一季可以打完,這些棒壘聯賽都是由民間愛好者自主舉辦,公家機關並沒有直接補助,也沒有政治人物贊助,球員從頭到腳的裝備都是自費購置,另外,參加棒壘隊要交隊費,領隊再用這筆錢支付聯賽的報名費、獎金、裁判費、場地費、預繳缺賽罰金等支出,雖然聯賽要自己買裝備、繳隊費,但棒壘聯賽在台灣遍地開花、越打越熱,聯賽制度可以考慮引入馬祖,除了提高馬祖棒壘場的使用率,也能讓棒壘運動深入扎根基層。
 馬祖棒壘場從爭取到開工,一路上要感謝許多人的努力與支持,終於協力克服馬祖棒壘場的各項障礙,期待馬祖棒壘場早日順利完工,為地區棒壘愛好者營造一個優質的運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