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少子化的解方

  • 2021-04-14
 人口負成長的時代已經正式來臨,去年台灣出生人口再創歷史新低,死亡人數超越出生人數,台灣自詡為幸福寶島,但國人不願意生孩子卻是事實,生育率不到一,這個數字全球倒數第二,只贏最後一名的韓國些許,中央已經將這個問題視為重大國安危機,每年將投入一千億預算照顧兒童,但是否能發揮成效仍是未知數。
 問問年輕人為什麼不想生小孩,為何台灣育齡婦女,一輩子生不到一個小孩,根據社會學的統計,生育率必須達到2.1以上,才能避免世代交替的人口總數下滑,而1.5是所謂的警戒線,倘低於這條線就陷入低生育陷阱,長年處於低生育率,國家的經濟活力、勞動力供給,或者是養老醫療體系及社福體系都會面臨壓力過大崩解的危機。
 台灣已經陷入最糟糕的處境,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正式邁入人口負成長的循環,專家預估可見的十三年後,台灣社會每二個人就有一個超過五十歲,而2050之後,台灣總人口數會低於二千萬,成為又老又小又沒競爭力的國家。
 為什麼韓國、台灣看起來是經濟條件不錯的國家,年輕人卻不願意生育,國家喊出零到六歲國家幫你養,似乎也激不起想生的念頭,根據本期商周的報導顯示,答案是快樂感,年輕人生活在這個國家壓力大不快樂,生育率最後一名的韓國,年輕人不敢生養的關鍵原因,根據調查居然是補習費太貴無法負擔,主要因為韓國是一個貧富差距非常大的國家,考到好大學能夠進入像三星這樣的大公司,年薪數百萬,但其他的就陷入低薪的無限循環,房價又高得驚人,住不起、生不起、養不起,當年輕人自己陷入這樣的生活環境,誰會願意生孩子。
 而面積跟台、韓差不多的荷蘭,為何能守住生育率,首先根據聯合國最新的世界快樂報告,荷蘭是全球第五快樂的國家,這個國家也曾經陷入低生育率的危機,但現在又逆勢提高到1.5以上,人口減少的城鎮低於二成以下,學者指出荷蘭的政策方針就是,打造適合人民生活的環境,以及每個人民的效率提升。
 荷蘭採高稅收政策,政府主要作好兩件事,就是蓋社會住宅,讓窮人都付得起的租金,跟普及義務教育,送小孩去讀書不用擔心學費,因此即便荷蘭給的生育津貼並不高,但用在教育費用上,從四到十六歲念書統統免費,解決父母在這部分養育的擔憂。
 台灣喊出零到六歲國家幫你一起養,但其實正如韓國一般,進入學制卻需要大量的課外補習或就讀私校,那六歲前的補助似乎無助減低養育小孩的負擔。馬祖生養小孩較台灣輕鬆許多,除了生育初期的各項補助,近年地方政府在公托與國民教育做得頗有成效,在工作無虞,居所無虞,在馬祖生養小孩幾乎比台灣任何一個縣市都更加沒有負擔感。
 因此打造一個適合生活的環境,協助養育小孩的照顧系統,加上低廉國民教育費用,馬祖還有免費營養午餐及各種免費的學習活動,誰說馬祖不是個適合養育小孩的幸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