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疫情警戒升高 集中能量建置最強的防禦

  • 2021-05-23
 近期國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升高,對抗疫情已經成為全民齊心努力的目標。隨著全國進入3級防疫警戒,國人自發性強化防疫措施,但整體社會氛圍也充滿焦慮。如何在嚴陣以待的公衛管制措施中,仍能以樂觀、理性的思辨,維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是對抗病毒擴散同時,必須重視的另一個重大課題。
 面對詭譎多變的病毒,我們被迫正面迎戰。我們不是對抗病毒的先行者,但是只要願意,我們幸運地擁有許多能夠學習的對象。所謂「境外決戰」,在之前就是把病毒擋在國境之外,這部分之前台灣做到了。現在社區有了破口,境外決戰的新定義,就是把病毒攔截。「過去成功的模式,常常是未來成功的絆腳石」,所有的策略都必須與時俱進,機動的調整。先前也許真的不需要廣篩,現在可能已經是必須的。
 新冠肺炎實際上是各國能力的一大檢驗,包括政府的決策、社會紀律與動員,以及醫療科技實力等。大體上,防疫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重點是控制和圍堵,是消極性的;下半場則是疫苗研發生產和全民接種,屬於積極性的。就跟馬拉松比賽一樣,下半場的表現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現在,防疫馬拉松賽進入了下半場,即疫苗的研發量產和全民接種的能力,這是真正國力的較量。各國的經驗顯示,每一次疫情趨緩而開放經濟活動時,疫情立刻捲土重來。由於不可能永遠停止商業活動,病毒隨時伺機反撲,因此全民接種疫苗是防疫作戰勝負關鍵。
 面對新一波的疫情來勢洶洶,誰也無法保證馬祖一定能保持零確診,所以該做的防疫準備還是要必須做好,包括篩檢的準備、責任醫院的準備、病床的提供及設置集中檢疫所等,這些都必須要趕快建置好,而各島衛生所如果有欠缺醫療資源,也要盡速提供,現階段馬祖要集中能量建置最強的防禦,避免碰到變局出現混亂。
 正確的防疫作為,除了配合指揮中心隨疫情變化調整的規劃與指示之外,個人要在生活習慣中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加強佩戴口罩與手部清潔防護,並打造無病毒污染的清潔居家環境。現在隨著疫情警戒升級,更是要確實做好緊密不透的移動管制,及最妥善貼心的配套措施,所有民眾一律同期自覺地停留在家戶內停止移動,家戶內亦保持社交距離、彼此避免接觸,藉由家戶封閉及個人社交封閉手段,以停止此起彼落、不停歇的傳染鏈。
 防疫在家時間變長,建議民眾提前準備好像是桌遊、遊戲、拼圖、卡牌等物品,打發在家冗長的時間,而且因為長期待在家中,很容易變得焦慮、憂鬱,所以為了保持心情愉悅,還是要保留電話、網路,每天找人說說話,渡過心理低潮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