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讓這天永遠不會來

  • 2021-05-24
 《紐約時報》5月20日以「這天遲早會來」(This Day Was Bound to Come)為題,報導台灣因疫苗施打慢半拍等原因,造成防疫破功、確診爆發的情況。我國COVID-19疫情持續嚴峻,《紐約時報》所說的這一天,目前全國僅剩4縣市還沒有到來,尚未出現確診個案,而馬祖就是其中之一,我們要持續落實各項島嶼防疫工作,守護馬祖防疫淨土,讓這天永遠不會來。
 這波疫情來得又急又快,馬祖雖然目前未出現確診個案,但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同時防疫要成功,不能只靠政府,需要全民共同配合做好生活中的每一個防疫細節,才能拒新冠病毒於島外。
 馬祖的島嶼特性,使得馬祖在防疫工作上,有行政密度高、封鎖較容易等先天優勢,但也有醫療能量不足、資源分散四鄉五島等劣勢,中央的防疫策略,不可能適用全部縣市,特別是離島地區,目前台北、新北市的部分防疫措施已走自己的路,做適度調整。防疫不分中央地方,我們支持中央的防疫政策,但對於馬祖的島嶼特性,也要適度因地制宜強化與調整,例如中央在本月15日雖未宣布馬祖進入三級警戒,但本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議馬祖比照三級防疫警戒,就是一種適當的調整作法。
 為了做好島嶼防疫,其他地方的成功範例,我們應進行瞭解,並在配合中央政策的前提下適度改良引用,例如雖然中國大陸、越南的平均國民所得比我們低,但中、越的防疫表現,具有高度參考價值。
 地區有不少原籍越南的新住民姊妹,但仍有很多鄉親不知道越南的COVID-19防疫工作做得比台灣好,其防疫表現是國際模範生,越南人口近一億人,約是台灣的四倍,但不論是確診率或死亡人數很長一段時間都比台灣的表現要佳,越南有高水準的防疫成果,有媒體指出其原因就是越南政府「反應過度」,在COVID-19疫情爆發初期,越南就迅速鎖國,所有國際航班停飛,不僅國民禁止出國,就連越南本國人也不准回國,同時立即宣布所有學校停課,並實施超嚴的社交距離規定,馬祖應該要學習越南政府的戒慎恐懼,事前的過度防疫,總比事後的無能為力要好。
 而馬祖對岸的福州,目前疫情穩定,大陸和越南一樣,許多防疫規範要比台灣嚴格許多,以入境旅客來說,台灣的作法是防疫計程車加上居家檢疫,居家檢疫不但沒有篩檢,也可與家人同住,一直到今年3月1日起才緊縮至一人一戶,不過本月16日起又放寬為一人一室,不管是一人一戶還是一人一室,對比大陸的作法,台灣的入境居家檢疫既寬鬆又快樂,在大陸,入境旅客一下飛機,就直接被專車載送分流到防疫旅館,檢疫期間進行多次採檢,確認健康無感染之後才會放行,降低新冠病毒進入社區的機會。
 由於我國確診個案暴增,醫療能量不足,目前我國COVID-19無症、輕症的確診病患是留在家中,而大陸的作法則是快速興建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火神山、雷神山是收治重症病人,而方艙醫院是收治無症、輕症病人,其目的是讓所有感染者全部進入醫療體系,不要留在家中,防止確診個案在社區擴散病毒,未來馬祖如果出現多起確診個案,對於無症、輕症的處理方案應提前因應。大陸其他包括封城、健康碼、普篩、廣篩等作法,也被其他國家所仿效,我們不必逢中必反,應瞭解其他地方的防疫作法,補充中央防疫措施,中央地方一條心,共同打贏防疫大作戰。
 馬祖發生確診個案的這天會不會來?靠得不是運氣,而是決定於全民防疫,讓我們一起落實防疫工作,讓確診破零的這天永遠不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