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祖育兒真幸福

  • 2021-06-02
 回應育兒最重要的需求,馬祖今年在北竿公托成立後,完成全縣公托最後一塊拼圖,四鄉五島都有公共托育機構,為馬祖年輕人孕育下一代,提供最佳的後援支應,讓多數仍在工作的年輕人可以持續投入工作,不須為托育煩惱,這樣的幸福感全國第一。
 少子化已經升級國家級的危機,綜觀全世界總生育率都呈現下降的趨勢,台灣生育率可以敬陪末座,也讓人吃驚不已。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幾年前的資料顯示,其會員國的平均生育率在過去四十年下降了近兩成,而台灣根據內政部統計,相同的時間間隔台灣全國生育率幾乎對半砍,少子化的嚴峻情況已經讓政府不得不積極面對。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針對幼兒媽媽進行育兒感受及需求調查,高達六成受訪者表示平價托育是養育子女的首要需求,從衛福部去年統計資料中顯示,全國的托嬰中心有1269所,私立有997所,公辦民營則有272所,雖然總托嬰中心五年來增加幅度達到82%,但公私托育機構的數量比仍佔1:4,公共托育的資源仍然不足。
 中央政府這幾年不斷提高生育補助,各縣市也爭相提高,然而幾萬元的補助無助增加年輕人生育的動機,因此政府開始嘗試回應托育費用高昂的狀況,衛福部運用公益彩券回饋金,協助全國地方社區將閒置空間轉型成為公辦民營的平價非營利托育機構,然而適合的公有場地有限,設置成本也過於高昂,導致公辦民營歷經多年,增設的速度並不快,普及的程度始終有限。
 台北市自五、六年前試辦社區公共托育家園,首創四個保母照顧十二個寶寶的托育模式,不用像一般過去托嬰中心動輒需要上百坪的建置費用,社區型公托只要三十坪大即可,也降低寶寶人數過多互相感染的影響機會,在社區打造平價便利的托育機構。這樣的計畫獲得中央的青睞,自2017年開始納入前瞻推動,希望大幅提高增設的可及性。
 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法國致力於將養育負擔社會化,德國則致力將托育變成人民應享有的權利,2013年更立法明文保障一歲以上幼兒家庭,皆享有法定托育權,意即政府必須保障每個擁有1歲小孩的家庭,不須透過排隊或抽籤,便可獲得優質且平價的托育服務。
 馬祖這幾年積極推動全縣公托,2015年在東引開辦第一個公托中心,接下來陸續在2017及2020開辦南竿與東西莒公托,今年五月北竿公托中心正式開始收托,全部都由唐氏症基金會跨海前來協助營運,專業的公托師資及設備,當然還有遠道而來的真心,是馬祖推動全面公托的首要功臣。
 少子女化現象世界皆然,提供一個平價友善的托育環境,降低父母養育子女的經濟壓力,讓適齡婦女可以安心撫育下一代,這是政府必須努力的方向,除提供各項生育補助外,改善公托服務資源正是這一個階段最重要的目標,惟改變並無法一蹴可及,馬祖雖然人口少但卻分散四鄉五島,彼此無法替代,現在能夠將公托普及到四鄉五島,絕對是全國第一,在馬祖育兒超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