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疼惜我們的海

  • 2021-06-13
 馬祖列島的陸域面積為29.6平方公里,但全縣各島海岸線總長有138公里,潮間帶環境豐富,孕育出盎然的生態系統,不僅擁有許多珍貴的生態資源,還是燕鷗重要的繁殖地。然而,這樣的一塊瑰寶,隨著近年海洋垃圾污染日益嚴重而備受威脅,美麗的海岸線被清不完的海飄垃圾所覆蓋,浪花捲起一件件的保麗龍、浮球,瓶瓶罐罐卡在海岸上,令人不忍卒睹。
 儘管透過淨灘、淨海所清出的海洋垃圾量在這一兩年有大幅提升,但實際情況仍是緩不濟急,垃圾隨著海流一波波的來,未曾停下。除了民生廢棄物之外,漁業廢棄物也佔了海洋垃圾極大的比例,儘管漁業署已推動「刺網實名制」政策,試圖減輕漁廢所造成的海洋污染機率;但是從大陸境外進入馬祖各島的海廢垃圾不計其數,怎麼清都清不完。寶特瓶、保麗龍、廢棄漁網與漁具最多,這些垃圾成為一個又一個的陷阱,是海洋無情的殺手。
 海洋佔地球70%面積,在氣候、生態、資源上有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我們人類對海洋填海造陸、築堤造島、圈地養殖、海拋廢棄物、排放大量廢污水……,常自我安慰地認為這也不過是一點點小動作,不算對大海的侵擾,更稱不上改變?但是,海洋生物物種年年減少、珊瑚白化面積不見減小、海洋酸化影響物種生態、海中垃圾島日益增大增多,生病的大海怎能養育出健康的我們呢?
 盛夏時節,總是讓人想泡在海水裡沁涼消暑的度過,但濱海而居的我們,以往總認為海洋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觀念,科學家已經證明是錯的,對於海洋資源的使用觀念,應該要從無止境的掠奪轉變成有效的管理,方可永續地保有及使用。要從根本做起,才能確實守護海洋環境,例如執行垃圾源頭減量政策、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完善垃圾清運系統,使各項廢棄物能都有適當處理場所,才能避免垃圾最終流進海洋造成污染。
 垃圾問題不只讓居住陸地上的人頭痛,更嚴重的是在不知不覺中污染海洋,除了看起來髒亂,海洋廢棄物對自然生態、人類健康、觀光旅遊都有致命的影響。正因為這些垃圾來自你我,我們有責任停止用垃圾繼續傷害海洋。淨灘淨海雖然已是末端的處理,無法真正解決海洋垃圾問題,但是目前也唯有透過淨灘,才能減少廢棄物進入大海的機會。
 為了永續海洋生態環境,有賴政府串聯民間的力量,合力凝聚環保力量、舉辦淨灘及淨海活動,更以公部門的權責,建置垃圾攔除計畫,並透過漁業廢棄物暫置區的規劃,企圖從多方面著手,處理海洋垃圾問題。惟有制定明確的政策法規,並且使民眾具備充足的環保知識,才能真正永續海洋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