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生活恢復秩序有賴全民共同努力

  • 2021-06-18
 近日來本土疫情發展有趨緩的現象,馬祖地區也連續一陣子境內零確診,許多民眾都期待能把管制降級,好讓生活多些彈性空間。儘管解封是彼我共同的期待,但疫情稍微不注意可能就復燃,讓歷史重演。
 殷鑑不遠,去年疫情開始出現連續幾天零確診後,社會上就開始出現警戒心懈怠的情形,部分遊樂地區人潮漸漸回升,商圈出現許久未見的人龍;但隔沒幾天,即傳出國軍船艦的多人確診,足跡遍及全台南北各地,個案的疫調頗費工夫,讓原本回歸穩定寧靜的防疫網絡爆出破口。
 再借鏡國外的發展態勢,也揭示過早解封容易招致反效果。德國總理梅克爾鑒於國內疫情趨緩,宣布放寬封鎖限制,但不過數天,新增確診人數就再度飆升;土耳其今年3月解除各項禁令,人們稍微恢復正常生活的同時,卻導致了病毒大規模的蔓延,當局只能再度全面封鎖;原先要解封的英國也因新增確診案例染上印度變種病毒而向後遲延。種種的經驗告訴大家,黑天鵝伺伏在環境周遭,隨時都可能產生大災難。
 這場戰疫看似全球化下的傳播影響,但實際上最大的問題在於人性,也是決定能否有機會解封的關鍵。病毒之所以得能擴散,相當大的原因繫於人潮的移動,透過面對面的接觸成為疫菌的溫床,也因而有論者認為,最好的防疫舉措就是管制人流、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惟人心是自利趨向為主,偏偏就是有民眾心存僥倖,認為自己不會是倒楣的一員,不顧政府的宣導,依故群聚、不再佩戴口罩、乃至出境,讓防疫的努力功虧一簣。文明的人類社會因自私而敗給肉眼不見的病毒,個別的理性造成集體的不理性。
 新冠肺炎疫情後,讓人類的生活型態有所變革,也使許多改變是回不去,我們要試著與之共舞,才能安穩生活。像是英國的管理核心政策是「假定自己已感染(To act like you have it.)」,也就是請民眾把每一個人,包括自己,都當成感染者來做防疫,除了避免與人接觸,自己也要做好衛生管理,以免傳染給他人。又像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目前最有效防禦病毒傳播的方式之一就是口罩,人人都佩戴口罩將會是未來世界共同全民運動。
 目前疫情尚未穩定,仍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還有需要彼此共同努力才能攻克病菌帶來的衝擊,更需要全體協同的忍耐與體察來攜手度過難關,方能及早讓生活看見曙光。如同陳時中部長所指出:「病毒無國界,無所不在,沒人想要染疫再傳染給別人,這時候我們還是全島一命,共同面對,才是面對疫情的正確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