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大太陽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 2021-07-02
 疫情期間各行業多為暫止狀態,但馬祖地區詐騙行蹤卻不因此打住,近日又傳出鄉親錢財遭詐取,增添遺憾事件,深值再次警惕省思。
 詐騙得以猖狂,最早是看準人類心理上的「資訊不對稱」。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戴伸峰教授指出,宋朝抗金名將岳飛大概是最早且具知名度的受詐騙案例,被秦檜用12道金牌騙回臨安,最終再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當中之所以無法辨別訊息的真偽,在於古時因通訊不發達,致使掌握資訊的程度不夠完整,訊息的落差容易產生逆選擇,做出錯誤的判斷。
 隨著電話問世後,儘管可以即時在話筒的另一端與對方同步對話,迅速釐清與溝通,但又因人類的七情六慾讓詐騙再次推向高峰。當前種種的詐騙大宗模式約略包括:被檢察官通知是詐欺人頭戶、警察告知個人資料被冒用、帳戶設定錯誤成為分期付款、利用自提款機辨識身分、要將存款領出來監管帳戶、諭知去超商收法院公文傳真、醫院通知領藥及申請重病補助等等。
 這些受騙的背後元素均與「貪婪」、「色慾」、「恐懼」有著正相關,其實都是自己個人因素落入圈套。首先,詐騙者就是看準人類貪得無厭的潛在因子,塑造「天上掉下來禮物」的海市蜃樓,略施小惠進入圈套;其次,也看準了生理與心理的空虛與寂寞,藉由援交、婚姻、感情的套路來沖昏理性,被一層又一層的剝削。再者,儘管前兩者可藉由宣導與教育來改善,但「懼怕」往往就非自我能控制,也給了有心者犯罪的揮灑空間。假冒家人、親友、以及自身的意外,藉由緊急時刻讓思緒無多餘思索空間,做出非理性的選擇,而這也是何以年長者受騙比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進一步來說,會受騙上當的年齡層並沒有絕對的範圍,但和個人當下狀況有相互影響。據心理專家研究發現,像是被社會邊緣化、人際關係的孤立、生活寂寞無助、意志消沉等心理脆弱者,因耳根子較軟,且沒有太多的支援,容易失去戒心,很快就成為犯案者的待宰羔羊,只要再多加煽動就能手到擒來。因此,基本上只要時機契合,再加上手法與方式對了,人人都很可能是潛在的受騙者。
 大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近期因疫情嚴峻,八大行業均暫停營業,惟恐因此影響黑幫利益,進而轉向詐騙等其他犯罪途徑謀利。但所有的好康與利益絕不會憑空出現,所有的緊急事情都不差幾分鐘查證,只要能夠冷靜,並且不在當下做出任何決定與承諾,必定能降低許多詐騙的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