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落實紙餐具回收 響應環保新生活

  • 2021-07-04
 為落實紙餐具回收,減少廢棄物產生,環保署公告10月起自助餐店及便當店等應設置紙餐具回收設施,只要內用有提供座位、供消費者現場以紙餐具盛裝食用的店家,就要提供回收設施,以改善紙餐具之分類回收情形。
 環保署表示,為強化及明確規範販賣業者所應負之回收責任,法規實施後,業者應備有具分類、堆疊功能之紙餐具回收設施,並於該設施明顯處標示正方形「回收標誌」及「紙餐具回收處」字樣,其圖樣與文字應保持完整,並清楚可見,無限制字型樣式及字體大小;營業處所可採取如張貼回收宣導海報、標語、播送回收語音等回收宣導措施,以提醒消費者落實回收;最後須將經分類、堆疊之紙餐具交付可回收紙餐具之回收業者、古物商、拾荒者、資收個體業者等回收對象回收,讓紙餐具不跟紙類混合回收或當垃圾丟棄,以減少廢棄物產生,並增加回收處理效能及價值。
 紙餐具使用已是國人日常生活中普遍現象,考量紙餐具含有蠟、塑膠膜或鋁箔,且質輕、容易取得、體積小,廢棄後之紙餐具若未妥善清理、分類,則多以垃圾型態焚化或掩埋而致資源錯置,除易產生環境問題,亦破壞生態,影響人體健康。外食人口眾多,免洗餐具使用普及,民眾常於餐後將紙餐盒混合一般廢紙回收,造成廢棄物無法妥適再利用,累積環境的負荷。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態勢更顯著。
 紙餐具若未清理乾淨,湯湯水水易與紙類沾黏,難以進一步分類,得耗費不少人力成本處理,負擔很大。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正視此問題,推動紙餐具循環友善店家補助計畫,由各縣市環保局進行全國性自助餐店及便當店之清查、輔導並列冊管理,擴大回收示範點,蒐集業者的回饋意見及汲取執行經驗;另透過設置廢紙餐具回收設施及「清理、分類、堆疊」回收 3步驟,改變外食人口環保習慣,提高廢紙餐具回收成效。
 用餐後,未將使用完的餐具妥善處理會成為危害環境的元凶,所以用完的紙餐具,只要用衛生紙或紙巾稍微擦乾淨、堆疊起來就可回收,呼籲民眾要做好環境衛生清潔,落實分類與資源回收,避免將資源物當垃圾處理,除可讓第一線資源回收業及個體業者更方便回收外,更可提升紙餐具回收成效。所以,除了業者的配合外,民眾在前端的協助分類回收是非常重要的。
 現階段還在輔導期間,業者應配合法規做好因應措施,落實紙餐具「清理、分類、堆疊」,以減少後端回收人員為分類而接觸回收物的機會。若不想被管制之業者,也可主動將內用紙餐具改為重複清洗之環保餐具,或鼓勵民眾自備環保餐具提供優惠措施,響應環保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