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建立馬祖交通安全文化

  • 2021-07-07
 台灣道安問題長期被輕忽,去年整年因交通事故離世超過三千人,近五十萬人受傷,但這麼大的傷亡數字卻因為分散發生沒有引起台灣各界注意,馬祖近期亦發生多起車禍,車禍發生的主因就是人人都求方便、快速,未意識到安全,而安全文化觀念必須從小教起,從走路開始落實。
 天下雜誌製作幸福生活指數評比的專輯,台灣的人身安全自我感受名列前茅,但公共安全除了治安還有道安,道安卻是台灣最大的劣勢,日本媒體曾三番兩次的對日本國民提出警告,指在台灣雖然無須擔心走在路上遭遇暴力犯罪或搶劫,但卻有危險情境,在日本少見的超線超車、狂按喇叭、龜速或超速行駛、不注意燈號等,在台灣都是馬路常見景致。
 曾有日本作家寫到台灣的道路狀況,批評簡直與戰場無異,並直言台灣的社會倫理、尊重生命及人權觀念等各方面都很進步,唯有交通問題似乎還殘留著社會病理和落後現象。根據資料顯示台灣平均每天都有八到九人因交通事故死亡,上千人受傷,但台灣社會或政府既沒有檢討原因,也沒有採取任何積極的防制措施。
 南竿近日接連傳出多起車禍,分別發生在清水村廣場、山隴圓環、清水村往梅石上坡路段,以及三槍堡往南竿鄉公所下坡路段,究其原因有二起事故發生在岔路口,雙方會車時未注意來車,其次是砂石車與機車擦撞,還有機車於下坡路段自摔。北竿前兩個月同樣傳出多起機車事故意外,發生在公墓路段、上村路段、橋仔南邊山路段,都是在地鄉親,初判都是因為車速過快所致。
 根據南竿警察所表示,南竿平均每周發生一到二起的車禍,多數為車速過快,變換車道、轉彎未打方向燈,一到四月已開出二十五張違規罰單,但一千二百元起跳的罰金似乎沒有產生警示作用,部分駕駛多未養成正確使用燈號的觀念與習慣,臨時變換車道、轉彎未正確使用燈號,造成後方車輛反應不及發生追撞事故。
 今年第一季台灣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已近八百人,絲毫沒有減緩現象,每個人出門前似乎都未曾思考今天能不能安全回家,因為安全文化未能有效建立,平安回家居然成為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但不同於其他癌症等生病因素,這是一件其實可以避免的傷亡,只要大家建立正確的交通安全文化觀念。
 交通事故的發生首要是因為未注意車前狀況,其次是未保持安全距離,但根本的原因就是求快、求方便,視交通安全法規為無物,對安全駕駛無感,即便酒駕不僅加高刑責與提高罰鍰,依舊無法嚇阻國人,有人以為因為死亡車禍的肇事者個人負擔成本過低,就是強制車險與健保負擔大部分個人的責任;另外政府每年投注交通安全的比例也非常低,似乎從國家到個人都在忽視交通安全這件事。
 改善交通除了道路工程與執法外,七成與教育相關,要將道安觀念深入民眾內心,交通安全觀念必須從小開始累積,從小孩走路開始教起,當然如何宣導都比不上成人的以身作則,為了家庭幸福與平安回家,請駕駛者務必慢行,注意路況,保持安全車距,遵守交通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