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共同維護海洋 網具落實標示

  • 2021-07-11
 為落實責任制漁業,維護海洋環境及生態永續,漁業署推動刺網實名制,自110年7月1日起,漁船進出港攜帶刺網漁具需清楚標示漁船統一(CT)編號,使用者負起責任,不再讓「幽靈漁具」衝擊海洋。
 為維護海洋環境,農委會漁業署推動刺網實名制政策,要求漁民以書寫、噴漆、鐫刻、綁繫標籤或其他不易脫(剝)落方式在浮子綱兩端的浮球或旗幟及間隔五十公尺的浮子標示漁船統一編號,全面實施後,若漁民未依規定標示,或被發現隨意丟棄漁網,將依法開出3萬元至15萬元的罰單。另外,漁民作業時若漁網不慎遺失,也要依規定通報,若未通報,也會逕行開罰。
 刺網漁業具有省能源及捕獲物種多樣的特性,為沿近海家計型重要漁業之一。按捕獲目標物種習性,漁民經常使用流刺網、底刺網等不同類型的刺網網具,惟其材質不易腐爛,倘纏繞礁岩將嚴重影響生態棲地環境,若意外流失棄置,則形成幽靈漁具,影響漁業資源利用。漁業廢棄物對海洋生物的影響,主要是誤食及纏繞,漁業廢棄物對海洋的影響若不處理,等於是持續在海域中捕撈,會看到漁業的生產量下降,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海洋廢棄漁網充斥於海洋中,不僅危害海中生物、弱化漁業資源,最後連陸上的人類也成為受害者。
 海洋垃圾的分布,其影響層面可以包括造成海洋生物死亡、破壞海洋生態系,以及影響人類生命財產。首先,在海洋生物方面,最常見的就是海鳥、魚類、海龜及海洋哺乳類等生物誤食海洋垃圾或者被漂流漁具纏繞。這些生物個體在誤食或纏繞之後,會導致飢餓、溺水、無法躲避天敵,進而影響海洋食物鏈及食物網。其次,在海洋生態系層面,海洋垃圾可能衝擊植物與珊瑚等無法移動的生物,也會引入外來種而影響海洋生態系。第三,對於人類健康與經濟危害,單純者如碎玻璃、金屬碎片等尖銳物質會使遊客受傷、廢棄漁線與漁網將使泳客及潛水員被纏繞,倘船舶被海洋垃圾纏繞,則可能危及航行安全。而當海岸垃圾過多,會降低民眾前往遊玩意願,以致影響觀光收入。
 漁網具實名制是解決廢棄漁網具問題的方法之一,透過刺網漁具標示開始,從源頭管理賦予使用者責任,讓漁民妥善保管使用漁網具,以減少海中廢棄漁網具。請從事刺網漁業漁民朋友,為環境及生態永續人人有責,對自己的網具落實標示,若網具不慎流失要記得通報,大家一起遵守刺網實名制,讓我們共同減少海洋廢棄漁網,我們的漁業由我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