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防疫也要防暴

  • 2021-07-14
 全國三級警戒即將兩個月,家人相處時間大幅增加,倘加上來自環境、經濟等外來壓力,人與人就容易產生摩擦,即便是最親密的家人亦然,日前報載相關基金會或是衛福部的資料都顯示,今年五、六月的家暴服務人次高過去年同時段的三成,還不包括沒有通報的黑數;但其實從另一方面思考,有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天賜與家人共享的時間,如何安頓自己的身心,好好把握這段意外得來的時間,好好陪伴家人,共同度過人生中一段難忘的假期。
 日前報載兒童福利聯盟與新北市合作提供二千份的防疫安心包,如果沒有特別說明,外人會跟提供給居家隔離的防疫物資包搞混,這個防疫安心包裡裝著的不是泡麵、麥片等物資,而是裝著輕黏土、造型拼圖、紓壓球、色紙等可以一起玩的材料,還有給不同年齡層、家長、受創傷者的諮詢電話,讓孩子在防疫期間找到生活樂趣,也提供諮詢分擔心理壓力。
 其實這樣的數據並不是現在才有,台灣去年一年雖然防疫表現甚佳,但寒假開始就有一段宅在家的時間,當然就有家暴數量提高的憂心,當時張老師基金會的統計數據就顯示台中地區三月家暴案件增加兩成,新北地區則是增加三成,今年整體疫情更顯嚴峻,再加上經濟損失和心理壓力,都是家庭暴力的導火線。
 兒童福利聯盟代表受訪時就表示,疫情高峰時就有孩童單獨被隔離,生日只有檢疫人員陪伴,苗栗也傳出因為單親家長必須外出工作,把年幼的孩子用鐵鍊拴住,疫情期間各種特殊情況層出不窮,不論家長或孩子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壓力。隨著暑假的到來,孩子不需要線上上課,家長又必須在家中工作及煮三餐,還有無法送到外面照護的失能或失智老人,家人非專業照護,時間一久不滿與摩擦就會產生,壓力似乎更顯巨大,這也讓專家憂心暑假家庭暴力案件的驟增。
 疫情期間安頓自己與家人的身心更凸顯個人的智慧與情商,過去因為工作緣故無法陪伴家人,現在可以在家參與理解孩子的課業學習,還有可以陪伴家人聊天、休閒等時間,全家人因為疫情無法外出,也切斷生活中許多雜務處理,一切回到家人互相作伴的基本面,重新找回親密的家庭生活,如果這樣想何嘗不是一件上天恩賜的禮物。
 疫情影響心情,每個人都會面對不等的壓力,如何適當紓解壓力很重要,民眾在做好防疫的情況下,也要照顧好自己的心情,專家就提出一些因應情緒壓力的建議,像是覺察自己的情緒,任何時候都不要忽略自身的感受,當感受到自身有太多的負向情緒時,不妨轉移注意力,暫時不關注疫情相關訊息或是離開壓力現場,做一些自己喜歡或是能讓自己平靜的事情,如玩遊戲、寫日記、腹式呼吸等,讓自己的情緒稍微得到舒緩。另外要維持生活日常作息,有助於抓回生活的主控權,再來則是保持適當的社會接觸,透過科技方式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絡,互相關心與幫助,當然最重要是在必要時求助專業。
 家人是我們最親密的夥伴,疫情讓我們重溫家庭生活,珍惜這段意外得來的時光,讓我們安頓身心享受親人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