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列島位在福建省閩江口外, 距閩江口僅54海里,是由一系列大小島嶼組成,使得馬祖列島曾被譽為「灑在閩江口上的一串珍珠」。就地質上說來,馬祖地層和中國大陸福建省相連,直到地球上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全球海水面平均上升了一百餘公尺高,才使得馬祖列島和中國大陸分隔。馬祖四鄉五島岩層有不同的組成,也顯示出馬祖地質的多樣性,是一處地質研究的好所在。
地質公園是近年來國內外積極推動的地景保育策略。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的地球科學部提出這個概念,目的是希望藉由設立地質公園,展示區域的特殊地景,成為觀光資源吸引遊客,發展地景旅遊,進而促使地方經濟發展,增進當地民眾的福祉。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對於推動地質公園也不遺餘力。地景保育是針對天然珍貴的自然地景加以保存與維護,凸顯地景保育的重要,並將美好的地景留給後代子孫。其內涵包括自然景觀、歷史背景及人文之保育,最後成為觀光資源,並加以永續利用。
馬祖地區的地形受到地質構造以及氣象因子之影響,長期在自然營力作用下,擁有海岸地形、河谷地形、丘陵地形以及平臺地形等。花崗岩之岩體堅硬,節理面清晰可見,且相當平整,有如岩層被切割一般。千萬年來岩石受到風化和海浪、潮汐之作用,海崖陡高,海岸線曲折多變,各種海蝕溝、海蝕洞、海拱等海蝕地形,如東莒呂何崖、東引的一線天等,這些都是花崗岩的節理長期受到風化侵蝕作用而產生的。造訪這些景點,可以看到數百萬年前大規模的板塊碰撞、隱沒作用,所產生的造山運動與火山活動現象,以及所產生的不同岩石與礦物。同時能欣賞在台灣氣候與地質獨特的條件下,千百年地表侵蝕、搬運、堆積作用所產生的獨特地貌。
馬祖幅員雖不算遼闊,但地理景觀多元又豐富,環海的四周,也因著島嶼生成過程的地質變化,而有著不同的景觀。地景保育是針對天然珍貴的自然地景加以保存與維護,凸顯地景保育的重要,並將美好的地景留給後代子孫。在永續概念的蓬勃發展下,國人越來越重視自然地景的認識及保育。地質公園是近年來國內外積極推動的地景保育策略,目的是希望藉由設立地質公園,展示區域的特殊地景,成為觀光資源吸引遊客,發展地景旅遊,進而促使地方經濟發展,增進當地民眾的福祉。雖然地景保育的工作在馬祖已經推動一段時間,並持續著許多的交流活動,但目前看來,未來仍有一大段路要走。如何讓地景保育變成一種基本理念與素養,如同生態保育的概念落實於許多人心中一般,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社論/重視馬祖地質景觀維護與保育
- 2021-07-27